《盤庚上》簡介|介紹|概況
《尚書》篇名。舊傳盤庚所作。一說殷貴族思念盤庚而作。凡三篇,內容皆寫盤庚遷都之事,此為上篇。漢司馬遷《史記·殷本紀》說:“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乃五遷,無定處。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盤庚乃告諭諸大臣曰:‘昔高后成湯與爾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則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毫,行湯之政。然后百姓由寧,殷道復興,諸侯來朝。以其遵成湯之德也。帝盤庚崩,弟小辛立……殷復衰,百姓思盤庚,乃作《盤庚》三篇。’清朱駿聲《尚書古注便讀》說:“此上篇,誡群臣也。”近人楊筠如《尚書核詁》說:“書共上中下三篇,皆紀盤庚遷殷時誥諭臣民之辭。按此篇首云: ‘盤庚遷于殷,民不適有居’,則當在遷后而未定居之時。中篇首言:‘盤庚作,惟涉河以民遷’,則明在未遷之前,故又曰:‘今予將試以女遷’也。下篇首言:‘盤庚既遷,奠厥攸居’,則明在遷后,民已定居之時,更在上篇之后。”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說:“‘盤庚遷于殷’;殷,地名,即今河南偃師縣西,古又稱為‘毫’。”今人王世舜《尚書譯注》說:“‘百姓思盤庚,乃作《盤庚》三篇’”(《史記·殷本紀》)。可見這三篇文字乃是后代百姓為了追懷這位功績卓著的國君而作,不過應當指出的是這里說的‘百姓’乃是貴族。因為在當時只有統治階級的貴族才有姓,至于被統治的人民則是沒有姓的……‘殷’,舊注認為在亳,誤。經考古材料證明,即今河南安陽的殷墟。”此篇是盤庚對執政者的談話,斥責了他們貪圖安逸、不愿遷徙的行為。通過盤庚的思想、情感、語言表現了一個具有遠大目光和開拓精神的、有毅力有智謀的古代帝王形象;善于運用比喻來說明道理,如盤庚說服大臣遷都時,把舊都比作“顛木”,把新都比作“由蘗”,把散布流言所起的影響之大比作“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等,無不生動恰切;盡管此篇屬古代記言體的語錄文,但語言卻具有很強的抒情性和形象性,其中一些格言警句如: “予若觀火,予亦拙謀,作乃逸”、“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等,并不是以抽象概念組成,而是以具體的現實事物引起人的感性印象,并進而推移出理性經驗,這樣既可將抽象的道理說得形象具體,而且讀來也給人以親切之感。
上一篇:《白兔記》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盤庚下》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