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踏枝
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1],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2],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賞析】
起句以頓入手法,反詰的語氣,道出這份“閑情”的困擾和郁結,無以擺脫,由來已久。這份閑情,并不是因為具體的人或事而起,而是一種無以名狀的惆悵若失的情緒。隨著春天的到來,這種情緒在詞人心頭愈發深切,如影隨形,嚙咬著敏感的心靈。悲切、落寞、苦悶的情緒使詞人日日耽于飲酒,已經到了不顧惜身體的地步。“瘦”字寫出了詞人傷情之至,足見其苦悶之深,唯有在酒醉神迷的虛幻之境中,才能暫時忘卻盤結在心中的痛苦。
下闋轉入平和,詞人暫時從強烈的“自我”中擺脫出來,從旁觀者的角度,對不能自拔的自我微加嘲諷。詞人將春時的青草和楊柳擬人化,借以發問,為何年年憂愁不曾斷絕?細揣詞義,又似在說,為什么在這風和日麗的大好春光中長吁短嘆,不能自已?茵茵的、叢生的青草和枝條柔軟的楊柳營造出一種柔和的情調,殷勤詢問,溫柔備至,撫慰著詞人的心靈。寧靜、美麗的大自然使詞人久久不愿歸去,獨自佇立直至月上梢頭。“獨立小橋風滿袖”,清風灌滿了寬大的袍袖,欲飄然而舉的詞人,頗有忘卻濁世,遺世獨立的味道。唯有此時此刻,才暫得把新愁舊愁一起淡忘的寧靜和安詳。這一心境進一步在“平林新月人歸后”這一意象中表現出來。人歸之后,沒有了塵囂的擾攘,一鉤新月掛于林梢,清輝幽幽,默默無言,卻似在訴說著自然、人生永恒的道理,把它的靜穆祥和,傳送到詞人心中。
馮延巳雖身居高位,然南唐國勢越危,黨爭越烈,俯仰身世,“危苦煩亂”。此詞中所反映的對現實人生的無以解脫的無名惆悵,具有一定的社會普遍性,往往能引起后世人的共鳴,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注釋】
[1] 病酒:因喝酒過量而引起身體的不適。
[2] 青蕪:青草。
上一篇:《蘇軾·鵲橋仙·豪放詞》賞析
下一篇:《馮延巳·鵲踏枝·婉約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