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誠良
長篇小說。作者李建彤。工人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這是一部描寫革命烈士劉志丹生平事跡的長篇小說。劉志丹出生在陜西省保安縣的金湯鎮。他的祖父原是個教書先生,為人正直,不畏強暴。他因為劉姓家族中一姑娘的屈死與縣官發生爭執,得罪了縣官,只好到土匪頭子董福祥軍中當了紅筆師爺。董福祥被招安后,他幾經轉折,又回到故里。劉志丹承襲了祖父正直、堅強的秉性,小時候便不滿官府和土豪劣紳的盤剝、欺壓,跟村里人一起和他們斗。十五六歲時,他祖父為了讓孫子學點文化救國救民,便送他到離家鄉近二百里處的永寧山上去讀書。在學校里,他讀書很刻苦,被同學們戲稱為“鉆書蟲”。小學畢業后,他又到榆林上中學。榆林中學是當時陜西的開明人士杜斌丞先生開辦的,學校氣氛比較自由。劉志丹在榆林中學里更是埋頭苦學,經常到圖書館讀書,筆記也記了不少。當時榆林中學有一批頑固的守舊分子,給劉志丹的班上古文課的杜斗庚就是其中之一。杜斗庚頑固守舊,抱著古書本不放,對劉志丹看的那些新書視為洪水猛獸。劉志丹在共產黨員魏野疇老師、李子洲老師的教導下,積極開展斗爭,并加入了青年團。中學畢業后,劉志丹和幾個同學一起考上了黃埔軍校。在軍校中,他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并參加了北伐戰爭。蔣介石叛變革命后,劉志丹被黨組織派回陜西開展革命斗爭。他先在馮玉祥的國民聯軍馬鴻逵部任政治處長,在舊軍隊內部進行黨的思想工作,改造舊軍隊。馮玉祥在軍隊內實行清黨后,劉志丹被派到陜北特委任軍委書記。他上任后,聯系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總的斗爭形勢,展開了對敵人的斗爭。他的一些方法和主張與當時的特委書記、他的老鄉和同學楊富生發生分歧。楊富生召開特委會議企圖斗爭劉志丹。在會上,劉志丹據理力爭,他分析了當時陜北的實際情況,闡述了陜北特委的任務和策略。他的主張獲得了大家的同意和支持。楊富生陷入孤立。不久,他便在報上登出脫黨聲明。劉志丹任特委書記后,組織和領導了渭華起義。后又在當時陜北的各派勢力間團結和爭取先進勢力,打擊頑固勢力,相繼拉起了幾支武裝。而當時的陜西省委書記杜康,受“左”傾機會主義的影響,不顧當時的具體情況,盲目蠻干,把劉志丹和其他同志辛辛苦苦創建起來的幾支隊伍先后斷送掉。劉志丹憑著對黨的事業的堅貞信念,聯系當時陜西、甘肅一帶的實際情況,不同意杜康的意見,并幾次和杜康發生爭執。杜康在黨內打擊、排擠劉志丹,并撤銷了劉志丹的職務,開除劉志丹的軍籍、黨籍。劉志丹靠著對黨的一顆紅心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不以個人的榮辱得失為重,仍然一如既往地為黨工作。這部小說的作者李建彤是劉志丹的弟媳。她出于對劉志丹的崇高敬意,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寫出了他的光輝戰斗歷程。作品語言樸實無華,通俗流暢,對當時陜北的風土人情也描寫得別具特色。
上一篇:左珊丹《劃破夜幕的隕星》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孫宜君《創世紀》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