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貝雕
亦叫珍珠貝雕,是用有色貝殼雕刻或鑲嵌成的工藝品。貝殼遠在五萬年前山頂洞人時期,就被穿成串鏈用做裝飾。商至秦朝,貝類之一種長期作貨幣使用。漢以后,藝人利用貝殼的色澤,雕成各種圖案,鑲嵌在銅器、鏡子、屏風和桌椅上做裝飾,素稱“螺甸”,這種工藝目前不少地區仍有生產。貝雕工藝以生長在湖海里質地堅硬、細致光潔的各種珍珠貝類的貝殼為原料,而且貝殼品種多樣,大如簸箕,小如米粒,形態繁多,色彩各異,一個貝殼還可磨出多層色彩,所以制作起來,品種多,題材廣。一般利用其五彩繽紛的天然紋路和色澤以及奇異美觀的自然形態,經過藝人的選擇取材,磨砂、雕刻、拋光上色等工序,生產出形神兼備的浮雕、掛屏、圓雕、屏風等藝術品。品種有煙具、文具、臺燈、發卡、瓶插和魚缸等實用工藝品。主要產地有青島、旅順、大連、北海和連云港等沿海地區
上一篇:醫學·諸病原候論
下一篇:書法楹聯·趙孟頫玄妙觀重修三門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