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簡介|介紹|概況
樂府詩篇名。《相和歌·相和曲》古辭。漢無名氏作。晉崔豹《古今注》說:“《薤露》、《蒿里》并喪歌也。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魂魄歸乎蒿里。故有二章。……至孝武時李延年乃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為挽歌。”今人楊生枝《樂府詩史》說:“《薤露》和《蒿里》都是春秋戰國時代產生的謠謳,《蒿里》比《薤露》更流行些。 《宋玉對楚王問》說:有人唱 ‘下里’(就是蒿里),幾千人和著他唱,等他唱‘薤露’,只有幾百人和著他唱。可見此二曲流傳甚早。至于《古今注》和《樂府古題要解》(卷上)所說二曲‘出于田橫門人,歌以葬橫’,則不足為信。從其辭來看,《薤露》是喪歌,而《蒿里》屬葬歌;到了以后分為二種:《薤露》為王公貴族出殯時所用,《蒿里》為士大夫庶人出殯時所用。”鄭文《漢詩選箋》評此篇說:“直寫蒿里聚斂魂魄,已覺慘刻,益以鬼伯催促,更增栗懼;死期一至,不得稍停,挽柩者歌之,宜其凄哀動人。前二句就死后說,后二句就將死時說。”此篇是挽歌,言人死后魂魄歸于蒿里,表達對死者的哀悼之情。文辭凄惻動人。
上一篇:《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蕉帕記》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