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鳥》簡介|介紹|概況
《詩經·小雅》篇名。《毛詩序》說:“《黃鳥》,刺宣王也。”宋朱熹《詩集傳》:“東萊呂氏曰:‘宣王之末,民有失所者,意它國之可居也。及其至彼,則又不若故鄉焉,故思而欲歸。使民如此,亦異于還定安集之時矣。’今按詩文,未見其為宣王之世。”清陳啟源《毛詩稽古編》:“《黃鳥》、《我行其野》,此二詩皆棄婦之詞也。室家相棄,由王失教而然,所以為刺也。”胡承珙《毛詩后箋》:“此詩自傳箋以后,人人說殊。王氏蘇氏以為賢者不得志而去;呂《記》嚴《緝》以為民適異國,不得其所之詩。然以經文證之,此言‘復我邦族’,與《我行其野》之‘復我邦家’正同。彼明言昏姻之故,而與此詩相次,則此詩自亦為室家相棄而作,毛鄭之說不可易矣。”方玉潤《詩經原始》:“此篇與下篇《我行其野》大略相類,亦同出于一時。此不過泛言邦人之不可與處,下章則并昏姻亦不肯相恤。總以見人心澆漓,日趨愈下,有滔滔難返之勢。”今人程俊英《詩經譯注》:“這是一個流亡到周都鎬京的人思歸的詩。”此說,是。本詩運用比擬、復迭、呼告、層遞等多種修辭方法,從而加強了情感的抒發,使全詩風格顯得非常剛健。
上一篇:《黃州》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黍離》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