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兮》簡介|介紹|概況
《詩經·衛風》篇名。《毛詩序》說:“《伯兮》,刺時也。言君子行役,為王前驅,過時而不反焉。”宋朱熹《詩集傳》:“婦人以夫久從征役而作是詩。”清姚際桓《詩經通論》:“《小序》謂‘刺時’,混。鄭氏曰:‘衛宣公之時,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桓五年《經》也。’此說是。”方玉潤《詩經原始》:“此詩不特為婦人思夫之詞,且寄遠作也。觀次章辭意可見。”近人吳闿生《詩義會通》:“春秋事《左傳》不載者甚多,何必定指一事為證。要之,詩義重在征役之困,見在上者之不恤民。義不系乎從王。究為何役,經傳本無明文。可毋庸深論也。”今人高亨《詩經今注》:“婦人懷念遠出的丈夫,因作此詩。”袁梅《詩經譯注》: “這是一位愛國婦女所唱的思夫曲。”高說,是。該詩四章,章章遞進,層層深入,集中寫出一個“思”字,用比喻、反襯的手法,生動逼真地刻畫了一個對愛情真摯專一的婦女形象。
上一篇:《伊尹五就桀贊》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信南山》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