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菲利普·科特勒
市場營銷所采取的方式是使產品具有吸引力,定價合理,使買主感到滿意。這就是我們對市場營銷的理解。
【演講詞】
從中國歷史上看,我發現中國社會階層中,最高一層是學者,即中國人所說的“士”,最低層則是商人。當然,這只是在過去。現在時代變了,中國也希望商人能壯大起來,為社會作出貢獻,而學者們則為他們出謀劃策。
中國發展經濟,市場營銷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現在,我想以市場營銷學者的身份來談談這方面的問題。
許多人并不了解市場營銷,他們認為營銷就是努力推銷已生產出的產品,而實際上,市場營銷的新觀念卻是生產那些能夠賣出去的產品。所以我們應當把市場營銷(Marketing)與推銷(Selling)區別開來。市場營銷是一個含義更廣的概念,在你還沒有生產出什么產品之前,它已經開始了。“生產什么產品”是一個市場營銷問題,即:“如何設計產品?”“顧客在購買一種產品時,他們的實際需要是什么?想得到什么利益?”這些問題,都要通過營銷調研來解決,在產品生產出來之后,我們要開展促銷活動和推銷活動;產品售出之后還要考慮服務問題。因此,市場營銷活動是沒有止境的,在產品投產之前,市場營銷已經開始,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以及在售出之后,我們還要確定顧客是否已得到滿足。市場營銷的目的是滿足人類需要。人類需要是到處可見的,可通過各種不同方式來滿足。市場營銷所采取的方式是使產品具有吸引力,定價合理,使買主感到滿意。這就是我們對市場營銷的理解。
現在,我用一種特定方法來描述市場營銷,我稱之為“10P′s”法,大家都知道“4P′s”,但我要給你們一個更廣的概念——“10P′s”,中國將是最早聽到我這個概念的國家之一。“4P′s”可以這樣表述:如果公司生產出適當的產品,定出適當的價格,利用適當的分銷渠道,并輔之以適當的促銷活動,那么該公司就會獲得成功。這已經成為一個有用的公式。我把“4P′s”稱為市場營銷的戰術(Tactic)。這里的問題是,你如何確定適當的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地點Place)和促銷(Promotion)?這就要由市場營銷戰略(Strategy)來解決了。
下面我來解釋戰略上的“4P′s”。戰略“4P′s”的第一個“P”是探查(Probing)。這是一個醫學用語。醫生檢查病人時就是在探查,即深入檢查。因此,“4P′s”的第一個“P”就是要探查市場,市場由哪些人組成,市場是如何細分的,都需要些什么,競爭對手是誰以及怎樣才能使競爭更有成效。真正的市場營銷人員所采取的第一個步驟,就是要調查研究,即市場營銷調研(MarketingResearch)。
第二個步驟是分割(Partitioning),即把市場分成若干部分。每一個市場上都有各種不同的人,人們有許多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些顧客要買汽車,有的要買機床,有的希望質量高,有的希望服務好,有的希望價格低。分割的含義就是要區分不同類型的買主,即進行市場細分。
但是,你不能滿足所有買主的需要,必須選擇那些你能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其需要的買主,這就是第三個步驟:優先(Prioritizing)。哪些顧客對你最重要?哪些顧客應成為你推銷產品的目標?假定你到美國去推銷絲綢女裝,你必須了解美國市場,必須分出各種不同類型的買主,即各類女顧客,必須優先考慮或選擇你能夠滿足其需要的那類顧客。
第四個步驟是定位(Positioning)。定位的意思是,你必須在顧客心目中樹立某種形象。大家都知道某些產品的聲譽。如果你認為“梅西德斯”牌汽車聲譽極好,那就是說,這個牌子的市場地位很高;而另一種汽車聲譽不好,就是說它的市場地位較低。因此,每個公司都必須決定,你打算在顧客心目中為自己的產品樹立什么樣的形象。你一旦決定了如何定位,便可以推出四個戰術上的“P”。如果我想生產出世界市場上最好的機床,那么我就應該知道,我的產品的質量要最高,價格也要高,我的渠道應該是最好的經銷商,促銷要在最適當的雜志上作廣告,還要印制最精美的產品目錄等等。如果我不把這種機床定在最佳機床的位置上,而只是定為一種經濟型機床,那么我就采用與此不同的營銷組合。因此,關鍵是怎樣決定你的產品在國內或國際上的地位。
現在你也許要問,另外兩個“P”是什么?我把另外兩個“P”稱為“大市場營銷”(Megamarketing)。我認為,現在的公司還必須掌握另外兩種技能,一是政治權力(PoliticalPower)。就是說,公司必須懂得怎樣與其他國家打交道,必須了解其他國家的政治狀況,才能有效地向其他國家推銷產品。二是公共關系(PubilcRelations),營銷人員必須懂得公共關系,知道如何在公眾中樹立產品的良好形象。
現在我已講完了10個“P”,我再說一遍,一個營銷人員必須精通產品(Product)、地點(Place)、價格(Price)和促銷(Promotion)。為了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先做好探查(Probing)、分割(Partitioning)、優先(Prioritizing)和定位(Positioning),最后,還有權力(Power)和公共關系(PublicRelations)。
此外,還有第11個“P”,我稱之為“人”(People)。或許,這個“P”是所有“P”中最基本的一個,它的意思是理解人,了解人。這一點對所有的營銷人員都是重要的。如果你經營一家旅館、一家航空公司,或是一家銀行,你必須擅長管理人——你的下屬,因為是這些人與顧客打交道。你必須訓練他們學會禮貌待客。幫助你的下屬做好工作的問題,叫做“內部營銷”(InternalMarketing);滿足顧客需要的問題,叫做“外部營銷”(ExternalMarketing)。有時一個公司的最大問題是內部營銷的問題:使你的下屬承擔起全部為顧客服務的義務。整個市場營銷的要領,在于滿足顧客的需要。因為我們都希望有不斷重復的銷售(RepeatSales),希望顧客再次登門購買。而達到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就是滿足顧客的需要。一個得到滿足的顧客就會再來購買,也會告訴他的朋友,說你的產品非常好。這就是輿論。你當然希望有好的輿論。如果顧客沒有得到滿足,他就會向他的朋友抱怨你的產品,而且,一個不滿意的顧客會傳給10個人,一個滿意的顧客只會傳給5個人。所以應當十分注意提供良好服務的問題。
日本有一種了解顧客態度的新方法,他們叫“顧客時刻反饋”(ZeroCustomerFeedbackTime)。這是什么意思呢?這就是假如他們賣給某人一輛汽車,兩個星期后,他們打電話給這位買主,問他“喜不喜歡這輛車?”買主說“喜歡”,他們又問“如果想改進這種汽車應當怎樣改進?”那人就會說,“我希望車尾行李箱大些”,或者“我希望前窗和后窗都有刮水器……”他們記下這些意見,并轉給工廠,要工廠改進產品。于是,他們從“顧客時刻反饋”,發展到“時刻改進產品”(ZeroProductImprovementTime)。這就使他們的產品日新月異,質量不斷提高。因此,我們希望所有的人(工人和管理人員)都來關心產品,都要問一問自己:“我是否愿意買這種產品?”經理也要問一問:“我是否愿意讓我妻子來買這種產品?”只有當你認為應該讓你的妻子和親屬來買你公司的產品時,你才能為你公司的產品感到自豪。這就是市場營銷哲學。
有這樣一個很著名的故事。美國一家制鞋公司正在尋找國外市場,公司總裁派一個推銷員到非洲的一個國家,讓他去了解那里的市場,這個推銷員到非洲后發回一封電報:“這里的人不穿鞋,沒有市場。”于是公司派出了第二名推銷員,他在那里呆了一個星期發回了電報:“這里的人不穿鞋,市場巨大。”現在讓我們來判斷一下,哪一個推銷員是市場營銷人才?第一個顯然不是,而只是一個收取訂單的人,沒有訂單,他也就無所事事。第二個也不是營銷人員,而只是個推銷員,因為他認為,“我可以推銷任何東西,盡管人們不穿鞋,我也能讓他們穿上”。什么是營銷人員呢?第三個才是。他在非洲呆了三個星期,發回了電報:“這里的人不穿鞋,但有腳疾,需要鞋;不過我們現在生產的鞋太瘦,不適合他們,我們必須生產肥些的鞋。這里的部落首領不讓我們做買賣,除非我們搞大市場營銷。我們只有向他的金庫里進一些貢,才能獲準在這里經營。我們需要投入大約1。5萬美元,他才能開放市場。我們每年能賣大約2萬雙鞋,在這里賣鞋可以賺錢,投資收益率約為15%。”你看他做了些什么呢?他并沒說我可以“賣鞋”,他說明了這里需要什么鞋,投資收益率如何,怎樣通過賣鞋賺錢。所以,營銷人才必須懂得市場調研、產品設計、財務核算等等。
總之,市場營銷是一門復雜的學問,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市場營銷能起很大作用。令人不安的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制定經濟計劃時,只讓經濟學家參加,但我知道,經濟學家在考慮問題時與營銷人員有所不同,經濟學家常思考一些宏觀經濟問題,但不了解市場上的行為,譬如,買方和賣方對不同的刺激因素實際上有什么反應。因此,我希望政府各部門在制定經濟計劃時,吸收優秀的、經過良好訓練的市場營銷人員參加,因為他們了解市場上的人類行為、投資行為、工人行為等等。這樣會使計劃更有效。
【鑒賞】
本文是1986年6月間,美國營銷學專家科特勒作為特邀學者在北京外貿大學所作的講演。他對現代市場營銷學發展的杰出貢獻,是把營銷和推銷從概念上作了嚴格區分,并提出了營銷學中的10P′s理論。
本篇演講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通俗易懂。科特勒用極其簡樸的語言,論述了“經營上必須以用戶為中心”的道理,將“營銷學”概括地轉述為“生意經”,強調營銷策略應適應客觀環境,重視社會需要,從而發揮企業優勢,指導經營,獲取長遠的最高的經濟效益。營銷學是在20世紀初在美國興起的,經過幾十年的變化,對營銷學的指導思想和內容,有過爭論。19世紀末,美國少數有遠見的企業家提出了“明碼標價、提供服務、分期付款”的口號,又實行了“貨物出門,包退包換”的做法,這是營銷學的雛形思想。到20世紀初,美國一家出版社又提出了“顧客是皇帝”的口號。但這一時期的營銷學只局限在推銷術和廣告技巧的研究,沒有引起社會的廣泛注意。然而上述這些推銷口號,在當時的中國商業社會也十分流行。市場營銷學是一門復雜的學問,要在一次短短的講演中講清全部道理,非常困難。鑒于此,科特勒的這篇講演采用了簡易明了的敘述方法,闡明了營銷和推銷在概念上的區別。
演講的成功與否,開場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吸引中國聽眾,科特勒在講演的開首,就以“中國也希望商人能壯大起來”作引言,以此來拉近自己和中國聽眾的距離,足見他十分注意開場白的作用,并能把握演講的技巧。正是在他十分用心的開場白后,他才把他的觀點漸漸地引入正題。
一個優秀的演講者,在演講過程中應及時把握聽眾的心理。只有在傳遞最新的知識、最新的信息過程中,將自己的最新的觀點融入其中,并為聽眾所接受,這樣的演講者,才稱得上是一個成功的演講者。科特勒在本篇演講中就非常注意這一點。他在用一種特定的方法描述市場營銷時,結合營銷4P′s理論,闡述了自己的大營銷10P′s理論。為了使自己的大營銷10P′s理論能夠吸引聽眾,科特勒特意強調:“中國將是最早聽到我這個概念的國家之一”,以此使聽眾有一種先睹為快的幸運感。這種幸運感,往往會使聽眾對演講者的灌輸產生認同感。在默默的認同感中,聽眾其實已經被演講者的鼓動所征服了。
為了將復雜的市場營銷理論通俗化,讓聽眾容易理解和接受,科特勒在論述自己的大營銷理論時,非常注意演講的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而且句式也十分簡潔、風格自然,帶有濃郁的口語色彩。為了更恰到好處地縮短自己與聽眾的距離,他還十分注意用事例作說明。如在論述內部管理問題時,科特勒講述了日本的“顧客時刻反饋法”,用來說明在現代經營活動中,對培養高素質、具有現代意識人員的要求;為了說明什么才是合格的營銷人員,他又講述了美國制鞋公司派人去非洲尋找市場的故事。
在本篇演講的結尾,科特勒仍然沒有忘記調動聽眾的情緒。為了使聽眾能夠接受他的觀點,也為了使他的大營銷理論在更大的世界范圍內得到認同和實踐,他在指出市場營銷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作用時,強調政府在制定經濟計劃時,應該讓優秀的市場營銷人員參與討論,不能只局限于經濟學家的參加。這段話,事實上是在鼓動聽眾對他的大營銷理論的關注和認同,并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從而使人們再次感悟到他的大市場營銷理論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的巨大作用。
上一篇:[中國]郭沫若《科學的春天》
下一篇:[中國]莫言《講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