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唐代·原謗》簡析
皮日休著。見《皮子文藪》,收于《中國歷代散文選》下冊。文章在探索毀謗之源中,寫百姓從怨恨上天到怨恨皇帝,逐殺暴君,推翻暴政,是必然的趨勢。先寫上天給百姓以利益,百姓還是怨恨它,“暑雨亦怨之,祁寒亦怨之”,凡是不稱心如意的事都怨天。然后寫百姓怨恨皇帝比怨恨上天要超過好幾倍,所以“堯有不慈之毀,舜有不孝之謗”。堯、舜大圣人,民且毀謗之,后世皇帝無堯、舜之德行,百姓毀謗他們,把他們趕走,推翻他們的統治,“扼其吭,摔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為甚矣!”文章反映了唐末階級矛盾激化、農民大起義即將爆發的社會現實,充滿了強烈的反叛封建統治的思想。感情激憤,言詞切直,結語大膽,見解新穎。
上一篇:《散文·宋金元·卻聘書》簡析
下一篇:《散文·明代·又與焦弱侯》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