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醒石》簡介|鑒賞
明代擬話本短篇小說集。全書十五回。成書于明末清初,題署“東魯古狂生編輯”。有明刊原本(一說清刊)及本衙藏板、瀛經堂刊本等,一九一七年董氏誦芬室有重刊本。一九五六年三月,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曾據誦芬室刊本排印出版;一九八五年九月,中州古籍出版社也排印此書。
《唐馀錄》載唐宰相李德裕平泉別墅內有石能使醉人清醒,本書書名就由此而來。全書除第六回《高才生傲世失原形,義氣友念孤分半俸》,取材于《太平廣記》四百二十七卷所引《宣室志》外,其余十四篇都以明代社會為背景。其中不乏針砭時弊、諷世說教的作品,如第三回《假淑女憶夫失節,獸同袍冒姓誆妻》,通過馮淑娘與湯小春之間悲歡離合的故事,肯定了重人品而輕門第的有識之見,批判了根深蒂固的“門當戶對”的舊觀念,贊美了湯小春在所謂的“貞節”問題上沖破世俗的樊籬,同時對余琳之流奸騙良婦,卷財潛逃的無恥之徒進行了嚴厲的鞭撻。又如第十三回《穆瓊姐錯認有情郎,董文甫枉做負恩鬼》,描寫了穆瓊瓊流落為娼,又遭人誆騙,終于飲恨而亡。死后她“精靈不昧”,化作美女, 去嚇死騙她的董文甫,報仇雪恥。
在這篇作品中,作者站在所謂“下賤”女子的立場上,向黑暗的封建制度和殘酷的封建禮教,提出強有力的控訴。在全書中,反映婦女問題的作品尚有第四回《秉松筠烈女流芳,圖麗質癡兒受禍》,第五回《矢熱血世勛報國,全孤祀烈婦捐軀》,第九回《逞小忿毒謀雙命,思淫占禍起一時》等。
《醉醒石》中作者又以較多的筆墨,暴露了瀕臨末日的朱明王朝統治集團的種種罪惡。如第八回《假虎威古玩流殃,奮鷹擊書生仗義》,寫一個慣于聲色媚人的孌童王臣,與主人的姬妾勾搭成奸敗露后,出奔京城,投在中貴門下,平步青云,奉旨下江南收買書畫古玩。他趁此納賄詐財,荼毒生員, 生事害民, 激起群憤,被查辦斬首。這個故事以生動形象的藝術畫面,繪出了小人得志后的貪婪和兇狠,可以說是明末腐敗吏治的縮影。更為可貴的是,作者指出王臣敢如此胡作非為,是“打了個欽差金字牌”,為了“上供御覽”,并把搜索書畫玩器與宋時的“花石綱”相提并論, 筆鋒直指最高封建統治者。又如第二回《恃孤忠乘危血戰,仗俠孝結友除兇》,說的是劉巡檢馳騁疆場,奮勇殺敵,終因兩個千戶按兵不動,孤不敵眾被俘。在敵人的屠刀面前,他臨死不懼,英雄就義。兩個千戶不但隱瞞了“自家失援不救之罪”,反云他“貪功違令,輕入賊巢”,致使覆師亡軀,挫銳辱國。其子劉璉先見知府,又向行省控理,雖寫的是劉巡檢馳騁疆場,被奸所害的“孤忠”和劉璉結交豪杰,為父報仇的“俠孝”,但側重點似在揭露明末的腐朽和黑暗的社會現實。作者指出明初已是“文官圖私,征稅增耗,問事罰贖,一味揸錢”,而武將對“兵不整練,器不精銳,也不甚在心上”,甚至各懷私心, 互相傾軋, “勝則爭功,敗則先潰”,這必將引起社會動亂, 國勢日萎。到了朱明王朝末期,這種情況越演越烈,逼得平民百姓無法生存,只有揭竿而起,鋌而走險了。另外如第五回《矢熱血世勛報國,全孤祀烈婦捐軀》,通過倭寇犯邊, 姚指揮壯烈犧牲后,他的妻兒在逃難時反遭官兵的凌辱和慘殺的描述,控訴了明代官軍“御敵無方, 害民有術”, “與倭寇不差一線”的無恥獸行。第七回《失燕翼作法于貪,墮箕裘不肖惟后》,對一個由鉆營中舉的“祿蠹”在買到官職后“貪財刻剝,寡廉鮮恥”的揭露,把鋒芒直刺罪惡的科舉制度和腐敗吏治。當然,由于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觀察、理解受到那個時代的限制,所以在作品中往往帶有封建倫理道德和因果報應的說教,顯得美中不足。
《醉醒石》的藝術特點,同其他擬話本作品一樣,仍然保存了宋元話本的基本特色。就體制形式而言, 每一回都有原來作為“說話”人表演手段的開場詩詞、入話等。故事完整,情節曲折而脈絡分明。如第三回寫得十分動人,故事情節起伏多變,層次清楚。有幾篇的人物刻畫較為成功,不論是正面形象或反面角色。如第十回《濟窮途俠士捐金,重報施賢紳取義》,作者著力塑造了一個救危扶困,不冀圖報;伸張正義,為民吐氣的義士。第七回里那個“百姓視之為蛇,上官怕他如蝎”的呂主事,作者把他的兇狠、貪婪描繪得淋漓盡致。作品語言生動流暢,且多運用日常生活語言,增強了真實感。但其中有幾篇故事情節較為簡單,有的人物顯得單薄,還有入話冗長等弊病。
上一篇:《郭子》簡介|鑒賞
下一篇:《野人閑話》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