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閑話》簡介|鑒賞
志怪小說集。五代景煥撰。成書于乾德三年。 《太平廣記》錄有佚文。原本五卷,《說郛》、《五朝小說》本均不全。
景煥一生很不得志,自稱“野人”。所謂“閑話”,皆“記孟蜀時事。”由于官場落拓,使得他對下層人民的生活比較熟悉,并能寄予同情。在《野人閑話》中,有很多故事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特別是乞丐的生活,這在唐代傳奇小說中是不多見的。如《擊竹子》篇所寫的乞丐,他沒有自己的家,以在成都酒肆間擊竹賣唱為生,晚上就宿于橋下;他甚至連自己的名字也沒有,人們唯以其所操之業呼之。又如《蜀都婦人》寫的也是一個女乞丐,她不但乞而無所得,而且還遭人叱罵,以至“將加毆擊”。作者通過這些乞丐形象的描寫,深刻揭露了在晚唐五代這個特殊的混亂年代里,即使是在西蜀這樣的號稱為天府之國的地方,一般的窮苦人仍免不了淪為乞丐的厄運。但是作者雖然看到了痛苦的現實,卻無法把人們從這苦難中真正解救出來,他象封建社會許多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的知識分子一樣,只能把解脫的希望寄托于幻想之中,所以在《擊竹子》中他為乞丐安排了一個死后火化變仙的結局,并以此勸告那些有錢有勢者說:“大凡不可以貧賤行乞之士而輕易者焉。”這樣的勸告自然軟弱無力,但它反映了作者對窮人的憐憫和同情。 《楊子度》描寫的也是一個下層勞動人民的形象。楊子度以弄猢猻為業,有一手弄猢猻的技藝,他飼養的猢猻“會人語”, “或令騎犬,或參軍狀,則呵殿前后,其執鞭驅策,戴帽穿靴,亦可取笑一時。”從這些描寫中,我們可以得知當時社會的一些風貌。
作者受當時崇信方術的風氣的影響,在《野人閑話》里也記載了不少方士術士的故事。不過,與這一時期的同類作品相比, 《野人閑話》所記的這些故事又有自己的特點,它大都與為民除病滅災有關,并非單純渲染神異鬼怪。如《趙尊師》篇,寫趙尊師能“飛符救人疾病”,“故所居前后百里內,絕有妖怪鬼物為人患者。”又如《掩耳道士》篇,寫一道士有術,到集上賣葫蘆種子,極夸其大,人皆笑其假,終不買;突然,道士又說風水之聲何其兇猛,人又笑其瘋癲。至來年秋,嘉陵江水漲,“漂數百家”,唯有道士坐葫蘆瓢飄水上得救。原來道士有先知先覺,故賣葫蘆種子以期救人。這些故事雖然奇異,但在濃厚的浪漫氛圍中卻包含有積極的意想,作者首先想到的和關注的,不是個人的得道升天,而是一般百姓的疾苦災難的解脫,這對于一個封建文人來說,是很值得肯定的了。
《野人閑話》的作者還常常設幻為文,通過一些神異的故事,勸人去惡從善,教誨意味相當突出、明顯。如《譙本》篇,寫一不孝之子常無端毀罵寡母,一日忽變為虎,被蜀主命人射之, “正中其口,眾人分而食之。”這個故事就是勸誡人們要孝敬父母的。在這則故事中,作者注意到了用富有特征的細節來勾畫人物性格。如寫譙本罵其母: “一日,歸自晚,其母倚門而迎,本遙見,便罵。”這里,“倚門而迎”四字寫出了這個母親的愛子之情,而“遙見,便罵”四字則把譙本的兇惡無情揭露了出來,寥寥數語,十分傳神。當然,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作者的思想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封建意識的影響,因而他的善惡觀也常常是帶著封建的烙印的。如《孟德宗》篇,寫孟德宗“脫略傲誕”,“攜妓而往太湖行香”,認為這是對神的一種嚴重褻瀆,因此便給了他一個早死的下場。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
《野人閑話》大部分作品都有志怪色彩,但也有一些作品擺脫了怪異的套子,而在情節的構思上轉向了現實的真實。由于在這些作品中作者采用了“巧合”等藝術手法,所以故事讀來同樣曲折有味。如《章邵》篇,章邵是一個大商賈, “巨有財帛,而終不舍歧路,貪猥殊求。”邵夜間劫路,看見一人在路邊憩歇,便刺其喉、取其衣物逃,天明方知殺死者是自己的獨子。這里的巧合,自有它的現實可能性,所以讀者會信其真,而這樣的故事對于那些財迷心竅、心毒手狠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警告。
《野人閑話》中還有少量作品是記述文人軼事的,如《黃筌》寫的是黃筌改唐吳道子“鐘馗畫”的故事。其它還有《八仙圖》、 《應天三絕》等,這些作品篇幅雖短,亦有閱讀價值。
上一篇:《醉醒石》簡介|鑒賞
下一篇:《閨中劍》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