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悟鐘》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短篇小說集,原刊本全稱《草閑堂新編小史警悟鐘》,四卷十六回。 題“云陽(一、二卷卷首作溧水)嗤嗤道人編著”, “廣陵琢月山人校閱”,封面署“草閑堂新編”。嗤嗤道人為清初小說家,除本書外,尚有《五鳳吟》、 《催曉夢》二書,姓名與生平不詳。本書第四卷寫海烈婦事, 作者說: “如今也(把)件現在不遠的事說來,好替天下女人家長些志氣。”海烈婦事發生在康熙六年(1667),稱“現在不遠”,當相距非遙,大體可定亦寫于康熙年間。今存刊本除草閑堂本外,尚有萬卷樓,福潭潤麗堂等本。
書每卷四回,各為一獨立短篇,卷有總綱題目,連同回目均為七字單句。卷一《骨肉欺心宜無始》,敘江西吉安府龍泉縣石堅金夫婦為霸家產,送其弟石堅節至善覺寺出家,堅節卓犖不羈,寺廟不容,流落為仆,作為陪嫁小廝至戚府,戚公愛其才美,收為義子,先后中舉中進士,選為處州青田縣知縣。恰其兄嫂遭災破產后,亦流落此地,他不計前嫌,與之和好。 卷二《陌路施恩反有終》,寫山西五臺縣號云里手者,雖以偷竊為業,卻不斷做好事,先后殺正謀害馬快手的奸婦奸夫,救其性命;黃欽差遭盜劫,他將詔敕等偷回奉還,使其無恙;到何舉人家偷,救下正欲上吊的其家媳婦;歸途遇被高利貸逼得走投無路的竇氏父女,將何家謝銀二十兩盡數贈與,解其困厄,卒得善報。卷三《杭逆子泥刀遺臭》,寫揚州府泰興縣腳夫杭童生性暴戾,虐待其母,人神共憤,先遭雷擊,因自求神懺悔和其母庇護未死,后竟追其母于關帝廟殺之,神像周倉用泥刀將其劈為兩半。卷四《海烈婦未槨流芳》,敘江南徐州府書生陳有量妻海氏,婦德婦容兼備。陳家清貧,她以針指供丈夫讀書。時值荒年,二人生活無著,投親不遇,流落于江陰。酒保楊二窺見海氏美貌,假意與陳結拜,欲伺機調戲。遭拒絕后,與運卒林顯瑞串通,借搭船還鄉誘二人上船,借故將陳支走,即欲強奸,海氏寧死不從, 以刀自殺。后楊、林均伏法。
此書亦與同期不少小說一樣,重在勸誡,宣揚兄弟友愛,多行善事,鼓吹節烈,譴責忤逆不孝。對社會和家庭矛盾亦有所反映,如卷一、二涉及到和尚等的貪淫不法,卷二接觸了高利貸剝削的危害,尚有一定認識意義。但總的看,此書觀點較為陳腐,并雜以神道宿命等封建迷信思想,反映生活面也甚狹窄。藝術上說教議論雖嫌稍多,文筆尚簡潔流暢,情節安排曲折緊湊,較為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畫,如石堅節出家時對佛像的指斥,對住持的戲弄,突現其狂放不羈的性格;云里手雖事賤業,而富正義感,多次救助他人,其形象上承“三言” “二拍”中的宋四公、一枝梅,而有所發展,重點不在于偷技,而在人品,其他如窮苦老婦人屠氏對忤逆兒的又怕又愛,海氏的勤勞剛烈、同丈夫患難與共,陳有量的迂訥忠厚等,都寫得較為真實而生動。寫海烈婦的另有小說《海烈婦百煉真傳》,其事在當時轟動較大,由于對二書的具體創作時間不明,尚難確定二書間的關系。
上一篇:《覺阇黎一念錯投胎》簡介|鑒賞
下一篇:《詳情公案》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