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秋《王千秋》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小傳】
王千秋(生卒年不詳),字錫老,號審齋,東平(今屬山東)人。流寓金陵。與韓元吉、姚宏等人交往。高宗、孝宗前后在世。有《審齋詞》一卷。
【著述】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審齋詞》一卷,東平王千秋錫老撰。”
毛晉《審齋詞跋》(汲古閣本《審齋詞》):東平王千秋,字錫老。嘗見自制聯云:“少時羈孤,百口星分于異縣;長年憂患,一身蓬轉于四方。”其遭逢概可想已。樂府凡六十余調,多酬賀篇,絕少綺艷之態。衡山縣令梁文恭讀而贈詩云(詳見總評)。集中席上呈梁次張《水調歌頭》一闋,其互相溢美,可謂無言不仇矣。古虞毛晉識。
《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九八《審齋詞》提要:《審齋詞》一卷,宋王千秋撰。千秋字錫老,審齋其號也,東平人。陳振孫《書錄解題》載《審齋詞》一卷,而不詳其始末。據卷內有《壽韓南澗生日》及《席上贈梁次張》二詞。南澗名元吉,隆興中為吏部尚書;次張名安世,淳熙中為桂林轉運使;是千秋為孝宗時人矣。惟安世詩稱千秋為金陵耆舊,與陳振孫所稱為東平人不合,或流寓于金陵耶?毛晉跋稱其詞多酬賀之作,然生日嘏詞,南宋人集中皆有,何獨刻責于千秋。況其體本《花間》,而出入于東坡門徑,風格秀拔,要自不雜俚音。南渡之后,亦卓然為一作手。黃昇《中興詞選》不見采錄,或偶未見其本耳。晉跋遽以“絕少綺艷”評之,亦殊未允。集中如《憶秦娥》、《清平樂》、《好事近》、《虞美人》、《點絳唇》,以及詠花諸作,短歌微吟,興復不淺,何必屯田《樂章》始為情語也。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審齋詞》:(王千秋)其詞出入秦觀、蘇軾之間,毛晉跋以“絕少綺艷”病之。然如《憶秦娥》、《清平樂》、《好事近》、《虞美人》、《點絳唇》及詠花諸作,短歌微吟,興復不淺,何必屯田《樂章》始為情語也。
【總評】
梁文恭《讀審齋先生樂府》(《百家詞》):審齋先生世稀有,曾是金陵一耆舊。萬卷胸中星斗文,百篇筆下龍蛇走。淵源更擅麟史長,碑版肯居鱷文后。倚馬常摧鏖戰場,脫腕難供掃愁帚。中州文獻儒一門,異鄉萍蓬家百口。(審齋《謝解啟》云:“少日羈孤,百口星分于異縣;長年憂患,一身蓬轉于四方。”)恨極黃楊厄閏年,閑卻玉堂揮翰手。夜光乾沒世稱屈,遠枳卑棲價低售。漂搖何地著此翁,忘憂夜醉長沙酒。豈無厚祿故人來,為辨草堂留野叟。嗟余亦是可憐人,慚愧阿戎驚白首。一燈續得審齋光,多少達人為裔胄。睠予憔悴五峰下,頻寄篇來復相壽。年來事事淋過灰,尚有詩情閑情竇。有時信筆不自置,憶起居家呂窠臼。審齋樂府似《花間》,何必老夫疥篇右。
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卷三:自三唐創雕瓊鏤玉之文,而五季沿月露風云之舊,求其辭致蕭閑,情采標舉,則竹坡撟舌,審齋掣肘。何況志感絲篁,韻諧笙板,探王化之本原,昭歌永之符契也哉。……
馮煦《蒿庵論詞》:后山、懶窟、審齋、石屏諸家,并嫻雅有余,綿麗不足,與盧叔陽、黃叔旸之專尚細膩者,互有短長。提要之論,后山、石屏皆謂其以詩為詞,然后山筆力甚健,要非式之所可望也。
上一篇:沈端節《喜遷鶯》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王千秋《滿江紅》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