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子雜編》簡介|鑒賞
卷上屬軼事小說,卷下則以志怪題材為主。五代劉崇遠撰,崇遠自號金華子,以號命書,故名曰《金華子雜編》。
《郡齋讀書志》入小說家類,題《金華子》,曰: “錄唐大中后事。一本題曰《劉氏雜編》。”《直齋書錄解題》題《金華子新編》三卷。《四庫全書總目》小說家類有《金華子》二卷,乃輯自《永樂大典》。該書今有《說郛》本、 《五朝小說》本、 《唐人說薈》本、 《唐代叢書》本、 《古今說部叢書》本均一卷;又《函海》本、 《反約篇》本、《榕園叢書》本、《子書百家》本均二卷;又清人周廣業(yè)校注《金華子雜編》,有《讀畫齋叢書》本、 《叢書集成》本、中華書局上海排印本。周廣業(yè)校注本,分上下卷,卷上三十條,卷下三十一條,另有補四條,附一條,計六十六條,前有作者《自序》,后有校后跋文,比較完備。
《金華子雜編》“敘事簡明,措詞雅飭”(周廣業(yè)跋語)。卷上主要記錄帝王臣子、文人學士的一些言行事跡,思想意義并不高,但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資料價值。如記載令狐绹“嘗以過承恩顧”,持寵擅權,因事被皇帝責問得“汗流浹洽,重裘皆透”。又如記《酉陽雜俎》的作者段成式, “博學精敏,文章冠于一時”,曾與人“游山寺,讀一碑文,不識其間兩字,謂賓客曰:‘此碑無用于世矣。成式讀之不過,更何用乎?!’客有以此兩字,遍諮字學之眾,實無有識者,方驗郎中之古奧絕倫焉。”段與溫庭筠“甚相善,以其古學相遇”;并讓其子娶溫女為妻。
卷下主要記錄一些怪異之事,如某家有一燕巢, “累年添接,竟逾三尺”,忽一日無數(shù)野禽飛入庭除,破巢一看,原來有一只長數(shù)尺的白鳳雛。另有一條記新安縣深山中有一水,居人食此水者率皆長壽,侭有二百歲者,鄉(xiāng)人謂仙源。”有些記載,情節(jié)雖怪異,但描述得頗為動人。如下面這段記載:
徐太尉彥若之赴東南,將渡小海,……忽于淺瀨中,得一小琉璃瓶子,大如嬰兒之拳,其內(nèi)有一小龜子,長可一寸,往來旋轉其間,略無暫已;瓶口極小,不知所入之由也。因取而藏之。其夕,忽覺船一舷壓重,及曉視之,即有眾龜層疊乘船而上。其人大懼,以將涉海,慮蹈不虞;因取所藏之瓶子,祝而投于海中,眾龜遂散……。
這段描寫,十分真切;尤其是瓶內(nèi)一寸龜子,被寫得栩栩如生,凝神可見。
值得注意的是,小說中有四、五處在敘述完故事后,又寫了一段“金華子曰”, 借題發(fā)揮,議論一番,從中可見作者的思想傾向和審美觀點。這一點顯然受司馬遷《史記》中“太史公曰”的影響。如卷下中記述黃巢農(nóng)民起義“橫行中原,竟陷京洛,數(shù)年方滅。”作者把農(nóng)民起義軍說成“賊”,這無疑是站在封建統(tǒng)治階級立場上的。但在“金華子曰”中,對農(nóng)民起義的原因的剖析,都比較客觀地道出了“官逼民反”的歷史真相。試看“金華子曰”:
民猶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于君也,善則歸服,惡則離貳。始盜賊聚于曹濮,皆承平之蒸民也。官吏刻剝于賦斂,水旱不恤其病餒;父母妻子,求養(yǎng)無計,初則窺奪穀粟,以救死命。黨與既成, 則連衡同惡,跨山壓海;東逾梁、宋,南窮高、廣,列岳無城壁之險,重關無百二之固。……搢紳之士,率多矜恃儒雅,高心世祿,靡念文武之本,群尚輕薄之風;涖官行法,何嘗及治。由是大綱不維,小漏忘補,失民有素,上下相蒙,百六之運既遭,翻飛之變是作。……
這段議論是用駢體文形式寫成的,文字雖然比較簡短,但內(nèi)容比較充實,論述得也比較透徹,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上一篇:《金蘭筏》簡介|鑒賞
下一篇:《金姬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