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捷徑》簡介|鑒賞
短篇小說。葉甸(葉圣陶)著。載民國三年(1914)十一月二十八日出版的《禮拜六》周刊第二十六期。
本篇很受了些徐枕亞四六體小說的影響,文字上追求駢儷典雅。小說開頭便是一首七言歌行,寫一個娶親的場面,然后解釋說,那是“春申江畔” (即上海)某甲納名花某姝也。某甲“為清室舊吏, 民國紀元以后,東山絲竹,不復顧念蒼生,人頗以高蹈目之,謂其視朝稱遺老夕走京華者,固有霄淵之判焉”,他在上海迷上某姝,“人復稱之曰:中年心事,托之閑情,此公誠高人一等哉”,不久后某甲竟娶了她。但此姝本來是某公子的寵物,公子的“乃父居國中高位”。當數月后,某公子重至滬上,欲訪舊情,則已名花有主矣!正徘徊在某姝故宅前面傷感時,忽有人引他到一個華麗的屋子里,某姝則就在那里等侯著他。于是公子與她同居數日,某姝奉侍極佳。一夕某姝告訴他:“今之所以奉公子者,蓋皆出自某甲之囊。 甲娶兒時,嘗以相約,謂公子與兒,恩情特渥,故置兒是間,備公子南游之際,暫滌征塵,是不過欲納交公子意耳。”至此真相大白,原來這就是某甲所走的“終南捷徑”!十數日后,公子離滬,“某甲忽膺某部命,為駐滬特派委員”。這一條捷徑算是走成功了。
這篇小說揭露了當時那些所謂“遺老”的真面目,同時也點出了新政府的某些漏洞。就它的結構組織而言,則是對懸念的成功運用,可以說,整篇小說就是圍繞懸念來展開的,先寫某甲娶親,繼寫某甲令名,然后是公子訪舊、華屋奇遇等等,直至最后才從某姝口中,透露出真相來,令讀者恍然大悟。與這一懸念的方法相結合的,是小說語言的駢偶華麗,正是這些華麗的詞藻,充分地渲染了氣氛,極大地提高了懸念的藝術效果。這種駢偶的文體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徐枕亞小說的影響。一是用典,如“蓋其迎諸青樓藏于金屋之辰也”、“東山絲竹,不復顧念蒼生”等,這些都是最常見常用的典故,它們所起的是“代字” (王國維《人間詞話》)的作用,只是為了要使文章顯得典雅而已,與原典的含義關系并不很大;二是駢偶鋪敘,其中當然是時時結合著“代字”的。如:
(公子)“潛自訪姬舊舍,則梁落燕泥,窗封蛛網,殘紅滿地無人掃,夜月娟娟空自明,昔年人面,不知何處去矣!公子悵然若失,訪鄰尋里,知名花有主,不復舞風,心含幽恨,憔悴萬分。十里紅樓,玉軟珠溫之地,一江花月,金迷紙醉之鄉,公子視之,胥類慘霧愁云也……”
自從徐枕亞的《玉梨魂》出來后,小說家紛紛繼起仿效,駢偶體的小說一時成風,其內容總是鴛鴦蝴蝶,其文筆則陳陳相因,成為小說界的一個惡習。但葉匋用這個體裁寫成的這篇《終南捷徑》,卻沒有這些毛病。一是他注意駢散結合,不是一味四六,這就使文章顯得錯落有致了,從上面所引的一段里可以看出這一點。二是他寫的內容不是風花雪月里的才子佳人、慘霧愁云中的癡男怨女之類,而是嚴肅的社會諷刺。三是他的華麗的文采能與小說所用的懸念手法和諷刺主題水乳一般地交融起來,一方面增強了懸念和諷刺的藝術效果,另一方面也使這種駢四儷六帶有了渲染和諷刺的意味,所以不顯得矯揉造作,而是修辭恰到好處。葉匋在這里成功地吸收和運用了駢文的某些優點,襲取了它的精致,充實以社會諷刺的內容,結合以懸念手法,從而能夠化腐朽為神奇,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平。四六體如果這樣被運用,那是值得肯定的。這一篇《終南捷徑》也因此而可以“略備一格”。
上一篇:《紅樓夢補》簡介|鑒賞
下一篇:《繡戈袍全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