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異記》簡介|鑒賞
志怪小說集。唐戴孚撰。唐顧況《戴氏廣異記序》云: “譙郡戴君孚,……至德初,天下肇亂,況始與同登一科。君自校書,終饒州錄事參軍,時年五十七。有文集二十卷;此書二十卷,用紙一千幅,蓋十余萬言。” (見《文苑英華》卷七三七)唐、宋各書目未見著錄。
《類說》收有節(jié)本十八條。《說郛》本、 《龍威秘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各一卷,顯系殘本。 《太平廣記》存佚文約二百八十條。現(xiàn)存抄本六卷,似后人輯佚。民國年間排印的《舊小說》乙集中,收有《廣異記》一百三十三則,計五萬余字;每則均有題目,或以人為題,或以事為題。
《廣異記》所記均為鬼怪精魅和幽冥陰間的種種怪事,以及人世間形形色色奇談異聞。或鼠精蛇精青羊精為怪,或山魈大黿瓷人作祟,或虎成人形為患作惡,或象求人拔刺而厚報之,還有凡人遇仙,白日見鬼,甚至漢將李廣顯靈大敗胡騎、解救唐將,等等,無奇不有,無怪不收。其中寫得最多的還是有關(guān)狐媚惑人和魂游冥府的事。前者大致都是寫某人為狐所媚,神智失常,幸得道士相救,終使狐現(xiàn)原形。后者多寫某人為鬼所追,魂入陰間,見到冥司判官,一查,原來命不該絕,便又遣鬼送返。怪誕不經(jīng),充滿封建迷信色彩;還有的宣揚因果報應(yīng)、宿命論等思想。其中只有很少數(shù)故事尚有積極意義。如《金壇王丞》中,寫陰間鬼告誡陽間兒子說:“為官第一莫為人作枉”。還有幾篇寫到陽間人做事,陰間皆有記載,勸人積德行善,莫做傷天害理之事,反映了黑暗時代下層人民的一種善良愿望。
《廣異記》中每條故事,雖然有長有短,但都有頭有尾,有因有果,十分完整。藝術(shù)上一般都語言流暢,雖大都是用文言寫成,但并不晦澀聱牙。情節(jié)大多平鋪直敘,描寫上有時也有比較動人的地方,但最大的缺陷是不注重人物形象的刻劃。如書中寫得比較好的一篇《三衛(wèi)》,情節(jié)頗同于唐人傳奇小說《柳毅傳》中柳毅傳書的故事:
開元初,有三衛(wèi)自京還青州,至華岳廟前,見青衣婢,衣服故惡,來白,云娘子欲見。因引前行,遇見一婦人,年十六七,容色慘悴。曰: “己非人,華岳第三新婦。夫婿極惡,家在北海,三年無書信,以此尤為岳子所薄。聞君遠還,欲以尺書仰累;若能為達家君,當有厚報。”遂以書付之。其人亦信士也,問北海于何所送之?婦人云:“海池上第二樹,但扣之,當有應(yīng)者。”言訖訣去。及至北海,如言送書。扣樹畢,忽見朱門在樹下,有人從門中受事,人以書付之。入頃之,出云:“大王請客入。”隨行百余步,后人一門,有朱衣人長丈余,左右侍女數(shù)千百人。坐畢,乃曰: “三年不得女書。”讀書,大怒曰: “奴輩敢爾!”乃傳教召左右虞侯,須臾而至,悉長丈余,巨頭大鼻,狀貌可惡,令調(diào)兵五萬,至十五日,乃西伐華山,無令不勝。二人受教走出,乃謂三衛(wèi)曰: “無以上報。”命左右取絹二匹贈使者,三衛(wèi)不悅,心怨二匹之少也。持別,朱衣人曰: “兩匹得二萬貫方可賣,慎無賤與人也。”三衛(wèi)既出,……
后來果然一一應(yīng)驗,最后寫北海女設(shè)謀救了三衛(wèi),使之免遭華岳子所害。故事寫得還比較曲折,但在人物形象刻劃上,筆墨分散,特別是三衛(wèi)的形象毫無光彩,他為人送信,北海君答贈絹二匹,而他尚嫌不豐,心中不悅。可見他開始之所以答應(yīng)送信,實乃是沖著“當有厚報”去的,并非信義之士,而是重利之徒;這比柳毅急人之難、仗義相助、不圖報答的俠氣心腸,相去甚遠,不啻霄壤也。
上一篇:《常言道》簡介|鑒賞
下一篇:《庚巳編》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