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新》簡介|鑒賞
明代文言軼事、 志怪小說集。明末鄭仲夔撰。八卷,今存明崇禎七年刻本、 《玉麈新譚》本、 《硯云甲編》本、 《申報館叢書》本、 《古今說部叢書》本、《說庫》本、 《叢書集成初編》本。
本書金忠淳跋,按照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解釋《耳新》書名道:“陳言務(wù)去,入耳皆新”。“新”包括哪些內(nèi)容?從筆記小說角度講,不論是寫神怪,還是寫人間,只要是昔人沒有觸及的,都屬于“新”的范圍。這里有材料新、寫法新、觀點(作者針對小說附寫的感想,或通過小說,作者間接表達的看法)新等。
先看材料新,如卷七《志怪》有一則寫一名戴丈六的人,家里的衣什等物失蹤,雞鴨等家畜都被趕進毛坑,以后發(fā)現(xiàn)作此怪事的是一條狗,那狗“自稱犬將軍”。不久,犬將軍買了一仆,大雄雞,雞又“自稱雞將軍”。雞犬將軍盡作壞事,將戴家搞得個老少不寧。直到龍虎山“真人以鐵符鎮(zhèn)之”、 “久之始絕”。這樣的故事內(nèi)容,縱然翻遍《搜神》、 《續(xù)諧》等專志怪異的書籍,可能也找不到相近似的資料。
次看觀點新,作者與明末進步知識分子一樣,對于魏忠賢的倒行逆施十分不滿。卷四《仙蹤》有一則無名道士痛斥魏閹的記載,頗有戲劇性。當二人照面時,道士杜撰鬼話,百般折辱魏,魏大怒,道士“一手指天曰:‘汝能欺君欺人,彼蒼可能欺乎’?”魏在熹宗時,權(quán)傾朝內(nèi),虐焰燭天,非但欺壓臣民,連天子熹宗也被閹黨控制,人們看不到最終制服閹黨的苗頭,即使有斗爭,也只是作孤注一擲的拼命,如蘇州周順昌事件的五人, 就是如此。鄭仲夔巧妙地利用了中國封建傳統(tǒng)的天命觀,告訴人們彼蒼在上,是不能欺的,最終會指導(dǎo)臣民斗爭,并獲勝的。道士(實際上是作者)的這個觀點,是人所少道的“新”。
末看寫法新,就以斥閹之前,作者的寫作部序來看:道士求見,是在魏閹生日慶賀之時;“道人擊鼓進見”,使人想到《三國演義》 (時已流行)的擊鼓罵曹,將魏與曹列為同類奸雄;接著是道士“長揖厲聲曰: ‘與公久別,今日復(fù)得相見于此,公今富貴極矣,寧相忘耶?’”使魏不知對方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便妄圖對無辜者施暴, “叱左右,縛付鎮(zhèn)撫司嚴究”。一層一層寫來,將二人的交鋒逐漸推向高潮。較好地突出了魏閹的暴戾和奸惡,頌揚了如道士一樣不屈不撓、有勇有謀的人們,有較好的藝術(shù)效果。這種寫法,可以算“新”。
本書不足之處,有些短則顯得粗糙、簡單,有些又羅蘇、重復(fù),好似未經(jīng)潤飾一般,大大削弱了本書應(yīng)有的魅力。
上一篇:《老農(nóng)家乘》簡介|鑒賞
下一篇:《能改齋漫錄》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