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卿》簡介|鑒賞
宋代小說家話本。作者不詳。今見于《永樂大典》卷二四○五“蘇”字韻,系《醉翁談錄》煙花奇遇類佚文。故事敘閭江知縣蘇寺丞女小卿,于花園中與郡吏雙漸廝會后,勸生歸家勵學,待折高枝后,再遣良媒。雙漸苦志二載,功業一成,而小卿父母雙亡,于揚州淪為娼妓。雙漸訪至,兩情繾綣。小卿又被迫嫁人。一日雙漸夜泊豫章城下,兩情偶遇,隔船悲歌。終于雙雙逃至京師,得以偕老。
雙漸蘇卿故事,宋元民間極為流行。曾鞏《元豐類稿》卷四十五《雙君夫人邢氏墓志銘》云: “子漸,為尚書屯田員外郎,通判吉州軍州事。”又卷六有《送雙漸至漢陽》一詩。隆慶《廬州志》載: “雙漸,慶歷二年壬午進士,無為軍人,博學能文,為職方郎,知同州。”可見雙漸實有其人,且為曾鞏的朋友。關于雙漸蘇小卿的本事見《青泥蓮花記》卷七:
蘇小卿,廬州娼也,與書生雙漸交昵,情好甚篤。漸出外,久之,不還。小卿守志待之,不與他狎。其母私與江右茶商馮魁定計,賣與之。小卿在茶船,月夜彈琵琶甚怨。過金山寺題詩于壁以示漸云: “憶昔當年折鳳皇,至今消息兩茫茫。蓋棺不作黃金婦,入地當尋折桂郎。彭澤曉煙迷宿夢,瀟湘夜雨斷愁腸,新詩寫記金山寺,高掛云帆入豫章。”漸后成名,經官論之,復還為夫婦。
傳奇《蘇小卿》與此則筆記相比,缺金山寺題詩一事,茶商馮魁之姓名文中亦未提及,其他地方也有明顯脫漏處,但總體來看還是比較詳細完整,有的描寫頗具文采,如豫章城下兩情相見時,寫得情景交融: “是夜萬里無云,月色如晝,凝情如醉,亂思如癡。一派江聲,促成愁思;數點漁燈,燒斷離情。浩飲長歌,不能自遣。忽聞樓櫓呀咿,有一畫舸將近,亦系垂楊之下,蓬窗相對,漸出視之,但見彼舟中馬門里一佳人,年約二十余。……”最后以較長的篇幅寫兩人對歌,明顯地受到白居易《琵琶行》的影響。而馬致遠的《青衫淚》其關目又似脫胎于雙蘇故事。 《石點頭》卷二《盧夢仙江上尋妻》一篇,敘盧與其妻李妙惠的悲歡離合,與雙漸、蘇小卿的情節也很近似。此故事在北宋末年已在說唱, 《水滸傳》第五十回白秀英說唱的《豫章城雙漸趕蘇卿》,是最早的說唱表演。此后編為說唱和戲劇的甚多。南宋時有張五牛的唱賺,宋末元初,又有商政叔改編的諸宮調《雙漸小卿》,宋元戲文有佚名的《蘇小卿月夜販茶船》。金有《調雙漸》院本,元雜劇有王實甫的《蘇小卿月夜販茶船》,庾吉甫的《蘇小卿詩酒麗春園》,紀君祥的《信安王斷復販茶船》,楊景賢的《豫章城人月兩團圓》,元人小令有王曄和朱凱合寫的《黃肇退狀》 (又名《雙漸小卿問答》,見《樂府群玉》卷二及《錄鬼簿》卷下),明清傳奇有馬守正的《三生記》,佚名的《茶舡記》,李玉的《千里舟》。
上一篇:《花影集》簡介|鑒賞
下一篇:《菽園雜記》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