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詩》簡介|鑒賞
軼事小說集。作者孟棨,有《顧氏文房小說》本及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排印本。
《本事詩》多記唐人詩的本事,分情感、事感、高逸、怨憤、徵異、徵咎、嘲戲七類。作者在自序中談到寫作目的時曾指出: “其間觸事興詠,尤所鐘情,不有發(fā)揮,孰明厥義,因采為本事詩。……”由此可見,作者寫作《本事詩》的目的在于發(fā)揮闡明詩歌的主旨。書中許多故事歌頌了真摯的愛情和純潔的友誼,如《韓翊少負(fù)才名》條,《李相紳鎮(zhèn)淮南》條。有的故事揭露了官場的黑暗,如《開元末宰相李適之》、 《張曲江與李林甫同列》兩條。也有的故事反映了文人的狎妓生活,如《杜為御史分務(wù)洛陽時》一條。
《本事詩》在藝術(shù)上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并具有自己的特點。首先,它采用了《世說新語》的體例。《本事詩》根據(jù)各個故事所表達(dá)的內(nèi)容,將它們分成七類,使全書在記敘上博而不亂,富于條理。其次, 《本事詩》對故事的記敘,雖然長短不一,但都清麗有致,文采燦爛。其中許多故事至今仍膾炙人口,為大家所傳誦。如《博陵崔護(hù)》條,雖然篇幅不長,但敘述曲折、婉轉(zhuǎn),富于情趣,足以和唐傳奇媲美。作者在描述這一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的過程中,注意敘述的變化,行文生動而不呆板。比如作者在詳細(xì)描寫了崔護(hù)與某女初次相逢的情況后,以簡煉的文字記敘了崔護(hù)“來歲清明”重訪故地,題詩門上的情節(jié),中間略去了在過去的一年中某女的行動,而在故事的結(jié)尾,在崔護(hù)第三次往尋某女時,由她的父親來加以補足,從而避免了描寫的平鋪直敘。作者在描寫中還能注意情節(jié)的起伏變化。比如當(dāng)崔護(hù)第三次來到都城南訪求某女時,作者讓某女之父在開門后首先責(zé)崔護(hù)殺了他的女兒,于是崔護(hù)“驚起莫知所答”。這種突然的變化,往往起到吸引讀者的作用。另外,在這則故事中,作者還較為成功地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作者將他的主人公安排在一個明媚而寂靜的花木叢萃的環(huán)境中。桃花襯托著少女的豐姿,恬靜的環(huán)境烘托了他們相愛的深情,真是如詩如畫。而作者對這一片斷的描寫,又更加深了我們對崔護(hù)“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詩句的理解。他如《劉尚書自屯田員外左遷朗州司馬》條,也寫得極富情趣。
劉尚書自屯田員外左遷朗州司馬,凡十年,始徵還。方春,作《贈看花諸君子詩》曰: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其詩一出,傳出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執(zhí)政。又誣其有怨憤。他日見時宰,與坐慰問甚厚,既辭即曰:近者新詩未免為累,奈何。不數(shù)日,出為連州刺史,其自敘云:貞元二十一年春,余為屯田員外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至荊南又貶朗州司馬。居十年,詔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盛如紅霞,遂有前篇,以記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四年,始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蕩然無復(fù)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于春風(fēng)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后再游,時大和二年三月也。詩曰:“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劉郎今獨來。”
這則故事刻畫人物個性鮮明,體現(xiàn)了一種不向惡勢力低頭的精神,隱約中有一股挑戰(zhàn)的意味。
《本事詩》保存了許多唐代詩人的軼事,雖有附會之說,但它的藝術(shù)成就,在小說史上的地位卻是不容忽視的。繼孟棨的《本事詩》之后,又有全仍其例的五代人處常子的《續(xù)本事詩》(今不傳)及聶奉先的《續(xù)本事詩》(一卷),由此我們也可窺到《本事詩》對后世影響之一斑。
上一篇:《春燈鬧》簡介|鑒賞
下一篇:《杜騙新書》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