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鳳簫》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中篇世情小說,四卷十六回。題“楓江半云友輯”,“鶴阜芟俗生閱”,作者姓名與生平不詳。日本寶歷甲戌《舶載書目》曾著錄,則當創作于乾隆十九年(1754)之前。今存半頁十行,行二十一字的坊刻本及咸豐七年廈門文德堂刊本,現有春風文藝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標點本。
小說的大意是,宋神宗時山東青州府樂安縣有書生白引號眉仙,一日攜友雪后賞梅,遇仙人黃犢客賜以四言:一曰“駕一葉之扁舟,挾飛仙以傲游”;二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三曰“鳳凰臺上憶吹簫”;四曰“羊子當年墮淚碑”,并贈白引珊瑚鞭一柄。此四言一出,遂成讖語,后一一應驗。白引父因上疏反對王安石變法罷官故里,縣令立碑褒之,安石聞知,復陷之囹圄。后被俠客救出,匿跡五湖,而應第一言。因避家難,白引逃至杭州一寺院棲身,又應第二言。時有金侍郎憐白引文才,延為家塾教師。金女鳳娘及婢霞簫,為白引人品所動,遂產生愛慕之情,與通情款, 又應第三言。后來王安石罷相,白氏父子看透官場險惡,去官不仕,皆隱居故里。由于白父一案得昭,當初被毀之碑又重新立于通衢,此又應了第四言。
小說取名“引鳳簫”,是將書中三個主人公的名字中各摘出一個字而合成,此為明清言情小說之常技。小說以仙人黃犢客的四句讖語引出故事,不僅限制了小說故事的自然發展,而且徒添了一種神秘色彩和道學氣味。孫楷第先生評之曰: “牽合四語,尤覺無味。”
作品對白引、金鳳娘及霞簫的愛情描寫,一定程度上受《西廂記》的影響。如第八回“詰鴻才海棠四種,訂大盟琥珀雙環”,人物安排、情節及環境設計幾乎與《西廂記》相同。白引與鳳娘于牧云庵中私訂終身,也是有婢女霞簫從中牽線,當鳳娘猶豫徬徨時,也是霞簫從旁指點,促其堅定信心。特別是白引因思念鳳娘而成疾,后來訂盟結情病方痊愈,幾乎就是《西廂記》同一情節的翻版。總的看,全書文字粗糙,藝術水平頗低,值得一說的是,小說以王安石變法為歷史背景,結合寫白引之父的浮沉榮辱,一方面,把對婚姻愛情的描寫,與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結合起來,而不單純寫愛情,或為追求情節曲折,再加上小人撥亂,體現了才子佳人小說與歷史小說的融合。另方面,作者特別贊賞退隱,不只為反對變法而退,王安石罷相后亦不復出,似反映了作者對現實政治的態度。至于反對王安石變法,這在小說中并不新鮮,以宋話本《拗相公》就有這一傾向。
上一篇:《弁而釵》簡介|鑒賞
下一篇:《弘氏*》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