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約》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長篇才子佳人小說,全稱《才美巧相逢宛如約》,四卷十六回。有“醉月山居”刊本,題“惜花主人批評”,實際并無評語,也不署撰人,無序跋及刊刻年代,似刊刻于康熙間。此外尚見有恒德堂石印本,改題《銀如意》、福記書莊石印本,又題《如意緣》、民國間有鉛印本。現有春風文藝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校點本。
書敘浙江處州府麗水縣列眉村美慧多姿的農家才女趙如子,為求佳偶,男裝出游,來到郡城司空學士家,被司空學士看中,欲擇為東床佳婿。而如子卻在讀了司空學士公子司空約的詩后,深深地敬服其才情,欲以終身大事相托。于是千方百計,導引外出游學的司空約到列眉村訪求。通過如子伯母的撮合,二人訂定了婚約,約待司空約金榜題名后完婚。司空約鄉試中試后赴京應考,途經曲阜。曲阜有已故中極殿趙學士之女趙宛子,亦美慧多才,為求佳婿,正垂簾邀士考詩,司空約也被趙府的老仆邀進府中考試。二人隔簾賦詩,互羨互憐,宛子有相托之意,司空約則因已聘如子婉辭。現任吏部尚書李公子最貴,回鄉省親,路過曲阜,聽說宛子考詩擇婿, 也造府應考,卻不解宛子詩意,只得羞愧離去。司空約到趙府考詩之事,被暗中男裝隨來的趙如子知道,為探實情,更名趙白也至趙府。二人隔簾賦詩,趙白也深深愛上了宛子的才學,于是假稱自己系如子的弟弟,代姐姐與宛子相約,同嫁司空約。李公子歸家,恰好妻子病死,于是趕回京中,要父親出面,聘娶趙宛子續弦。李吏部乃奏請皇上,旨令王撫臺為媒,要李趙諧琴瑟之好。趙如子暗中遺書司空約,讓他在《齒錄》上刻上:已聘趙如子、趙宛子;又將此事通知趙宛子。宛子遵囑,以已許司空約辭旨。時司空約已高中二甲第一選,兵部晏尚書有女未字,遣媒求司空約為婿,司空也以已聘辭,且將《齒錄》相示。晏、李大怒,事情鬧到皇帝那里。皇上因將晏小姐許配李公子。經過若干波折后,司空約終與趙如子、趙宛子結為婚好。
這是一部才子佳人小說,但在才子佳人書中又別開了一個生面。書中塑造的趙如子乃是中國通俗小說史中少見的形象,鄭振鐸先生嘗說“寫女子自動的去尋求夫婿,一如男子的尋求妻室者,則恐怕只此一書而已?!痹诙Y法如磐的封建社會里,“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币砸蝗跖佣秀C戏蜃邮ソ?,主動去尋求所愛,堪稱封建禮教的叛逆。小說文字典雅,描摹人物心理細膩傳神,也時有可觀者。然作者對當時社會的認識是不深的,其所反映的,也只能是社會的一些表象;從藝術上講,也還顯得稚嫩,有一般才子書的框套,缺少一些好才子書的曲折復雜的情節。
上一篇:《宗定伯*》簡介|鑒賞
下一篇:《宦海潮》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