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霓裳羽衣舞
簡稱《霓裳》,唐代最著名的樂舞,這個舞蹈起于唐開元年間,當時的統治者李隆基精于音律,他對這個舞蹈曾親自編制舞曲,教授梨園子弟,在宮廷演奏,盛極一時。中唐詩人白居易在元和年間見到當時宮廷里表演此曲時,舞人上身穿著霞彩似的披肩,下身穿著霓虹一般的裙裾,頭上戴著“步搖冠”,在冠上插著珠翠串成的首飾,隨步履而顫動。項上掛著鑲嵌金花的頸飾,身上垂著玉珮珊珊的繡帶,這不是一般世俗的裝飾,而是道家仙子的裝飾,在舞筵前旋回、縱送,仿佛翔鸞輕下,游龍飄忽。“小垂手”、“斜曳裾”“風袖低昂”都是種種舞態。隨著箏笛的節奏,由徐到急、步步生姿。樂聲悠揚,讓人不知天上人間。《霓裳》開頭是《散序》六段,散板,不歌不舞,只用樂器獨奏和輪奏。散序之后進入到中序,歌舞從中序開始。中序是慢板,舞姿妙曼,回旋如雪。中序以后,進入“曲破”,“曲破”又叫“舞遍”,以舞為主,大部分是快板,共十二段。這里伴奏著急管繁弦,有如跳珠撼玉一般,舞到此處,達到高潮,到曲終時,轉慢長引一聲作結。《霓裳》起于盛唐時代,至唐末屢經禍亂,幾乎斷絕,宋有《拂霓裳隊》,是仿古新制。
上一篇:音樂戲曲·霓裳羽衣曲
下一篇:書法楹聯·顏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