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豪杰》簡介|鑒賞
傳記小說。佚名著。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出版,武林印刷所印行。
本書所寫法國第一女杰羅蘭夫人, 原名瑪利儂·菲立般,1754年3月18日生于巴黎的雕工匠家庭。自幼好學喜讀史書,尤愛古羅馬布爾特奇的英雄傳記。少年志高,后又受盧梭民主思想熏陶及英、美革命的影響,更醉心于民主共和政治。二十五歲嫁于羅蘭·潘拉底,才以羅蘭夫人之名曉喻法國。
羅蘭·潘拉底本任里昂工業總監。但他也好共和政治,在里昂時就力主改革,因此頗受民眾愛戴。
當時正處于路易十六暴政下的法國,國力日衰,民不聊生,革命風潮此起彼伏,終在1789年釀成一場大革命推翻了專制統治。然議會中卻形成了三派:平原派、山岳派和狄郎士派。羅蘭夫婦正是狄郎士派的魁首。一七九二年羅蘭被舉為內務大臣,羅蘭夫人也隨同由里昂遷往巴黎輔助左右。羅蘭夫人以為改革應求諸自身而不應依賴朝廷,她不信專制之王會真正實行立憲政治,于是力勸羅蘭及狄郎士全黨同志勿受路易愚弄,因此也與路易日漸疏遠。果然路易剛愎自用,終于被廢。共和由是誕生,立法議會改為民選議院。廢王之舉雖是山岳黨人所倡導,然狄郎士派也附和贊成。然革命浪潮勢不可擋,終于不僅淹沒了貴族王黨,而且進一步波及了也曾倡導革命的狄郎士派。羅伯斯庇爾為首的山岳黨領導了民眾執行了鐵血政策,逮捕了羅蘭夫人。在獄中,羅蘭夫人仍寄希望于個人雖無以自救但卻得救國,并積極鼓勵黨人繼續努力革命。 1793年1月,山岳黨人以叛國罪絞死了路易,狄郎士派所希望的立憲政治終成絕望。羅蘭夫人也自知死期已至,然仍臨危不懼,常讀布爾特奇英雄傳以自勉。 1793年秋,羅蘭夫人在那革命的血雨腥風中以身許國,臨死仍憤恨于沒能死于王黨貴族之手,卻死于革命的友黨之手,故遺言曰:“嗚呼, 自由, 自由,天下古今幾多之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本書是傳記小說,其中傾注了許多作者個人的情感,如其傾向立憲政治便痛罵山岳黨無恥等等。但整體上仍作為一部寫羅蘭夫人個人生平的小說,并通過羅蘭夫人來激勵國人自立自強。羅蘭夫人出身低微,并且又是女子,然能自強其身,終成一番事業,國人正需這種精神而強我中華。羅蘭夫人勇于犧牲,身死神在,無愧女中豪杰,而中國革命何嘗不需這等人材。作者站在立憲派立場來倡導革命,這是一種社會與時代的局限。
本書寫得淺顯易懂,文筆流暢,能較好地敘述人物的事跡,表達革命的思想,因而是一部既充滿歷史感又具有時代感的作品。
上一篇:《女界寶》簡介|鑒賞
下一篇:《如意君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