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路錢》簡介|鑒賞
短篇小說。卓呆著。載《小說林》第三期,清光緒丁未年(1907)三月出版。篇末有覺我注。
《買路錢》寫的是天昏風寒,山深路僻,某大顯罷官驅車回故鄉。途中與心腹仆舉往事為話題聊作消遣,言辭炫耀,洋洋得意。做官二十年,採辦軍火,出讓礦山,私制銅圓,惟有宦囊中飽,方得擁厚資以返故里。只可惜買賣鐵路一事未能成功,實在遺憾不已。正侃侃而談間,猛聽一聲唿哨,有高喝道,“留下買路錢”。那大顯嚇得魂不附體,語無倫次,錯把“買路錢”當作“賣路錢”,張口結舌急辯沒有,“阿彌陀佛”滿嘴亂念。及至帶回山寨古廟,庭中階下,長跪細說,方將所有財產資金皆從礦山上得來,賣路一事并非己身而是別人的原委實情坦白道來,故而“賣路錢”竟該問別人去要。
《買路錢》將所謂的“盜”與“官”在一特定的格局中經碰撞沖突恰成對比,從而蘊含著一種言外之意。生財須有道,取錢亦多術。荒野綠林里的大王拓山開道,攔路剪徑,到底還算劫富濟貧,而紅頂花翎下的大顯搜刮民脂民膏,竊國揖寇奉盜,居然可以貪得無厭,兩者相較,不啻小巫見大巫,只有自嘆慚愧弗如。然亦正其如此,便以賣路之錢而作買路之用,盡管錯會誤解,也算將計就計,倒不失為是一個取之于國民復歸用之于國民,理所當然且又適得其所的義舉。這樣看來,俠盜的正義感與道德心實已遠在貪官之上。對“盜”的過分稱贊固然不必,而對“官”的盡量暴露卻甚切要。在自鳴得意的敘述中,在答問鑿枘的交代里,貪婪的性情卑劣的品格得到了真實的寫照。一方面是千里做官只為錢,直把宦海當作生意場,惟思盈利,只想翻本,可以絲毫不顧國家利益,斷然拋卻人民幸福,企求著享不完的富貴榮華,說不盡的倜儻風流;另一方面又是非常的氣短心虛, 十分的怕死貪生,一當大難臨頭,便和盤托出以求脫卻干系,卑躬屈膝只想茍全性命。不擇手段的姿態,厚顏無恥的生相,筆底墨間,躍然紙上。銅光錢影里,燭照著世間多少善惡,“盜”跡“官”行中,映畫出朝野無數靈魂,高下猶可辨,美丑亦自分。
上一篇:《臨安里錢婆留發跡》簡介|鑒賞
下一篇:《親鑒》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