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楓橋:在今江蘇省蘇州市閶門外。
夜泊:夜晚將船停靠岸邊。
烏啼:烏鴉叫。
江楓:江邊的楓樹。
漁火:漁船上的燈火。
姑蘇:蘇州。
寒山寺:在今蘇州市西部。
夜半:半夜。
鑒賞導示
張繼,字懿孫,襄州(今湖北省襄陽市)人。他的詩多為登臨記行之作,常采用白描的手法,繪聲繪色,情景交融。
《楓橋夜泊》是張繼詩中最著名的一首,詩中作者用到殘月、寒鴉、江楓、漁火、鐘聲、客船等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秋江夜泊圖,寒山寺也是因為這首詩而名揚天下。
鑒賞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詩人從夜深不眠下筆。半夜時分,上弦月已沉落,不時聽到幾聲烏鴉的啼叫。月落夜深,砭骨的寒意襲向詩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茫茫夜氣中似乎籠罩了一層霜。江中的漁火閃閃爍爍,傳遞著詩人的離情羈思和寂寞孤獨。透過句中的月、烏、霜、楓、火,我們似乎看到了詩人懷著旅愁正躺在船上思念著自己的故鄉。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寫不眠之中,寒山寺的鐘聲傳來,聲聲入耳入心。寒山寺建于梁代,因一僧人寒山曾住于此,故而得名。這帶有濃重文化色彩的古剎的鐘聲,給人以古雅莊嚴之感。
張繼把寒山寺的鐘聲融于楓橋夜景中,這是神來之筆。“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寂和清寥。
鑒賞要點
[1]名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2]借景抒情,景情交融。
[3]動靜結合,明暗相襯。
上一篇:(唐)杜甫《登岳陽樓》小學生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小學生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