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錢小隙造奇冤》簡介|鑒賞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見《醒世恒言》第三十四卷。
邱長兒和再旺為一文錢發生口角,引得雙方母親謾罵爭吵。邱乙大聽得孫大娘罵妻子養漢,逼著她到孫家門前自殺。楊氏慌忙中走錯地方,死在白鐵匠門首。他早起發覺后,又移尸王公門前,后撒在河邊,被朱常發覺。他和家人卜才定下毒計,趁和趙家爭田毆斗時,拋出尸體,抬著到趙家鬧事。趙完兒子趙壽,打死丁父、田婆,將尸首放在側屋。朱常領人沖進趙宅,反被誣為打死人命,扭送官府。經大尹李國材審斷,朱常下獄。不久,他和卜才及和此案有涉的王公、小二、孫大娘、鐵匠等人相繼死去。后因趙完和趙一郎發生“內訌”,一郎把趙完父子打死丁父、田婆一事出首,大尹審明后依律處斬。一文錢,斷送了十三條性命。小說借此案意在“勸汝舍財兼忍氣,一生無禍得安然”,不要斤斤計較于區區小利,以釀成彌天大禍。
在作者的筆下,這個案件被描繪得撲朔迷離,案中有案。楊氏的死,是情節發展的一大轉折;朱常的推波助瀾,使案情奇峰突起;趙完的心狠手辣,將故事推進到高潮。此案節外生枝,枝上長葉,出現種種錯綜復雜的迷霧。關鍵在于“巧”和“奇”。作者將一個發生在市井間日常生活中并不稀罕的小小事件,編織成一個個奇異的故事,手法之精妙,令人敬嘆。
小說的細節描寫,只是依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寫出,較少作虛構和夸飾,更沒有神怪荒誕的成分。透過此案描寫的一個個橫斷面,不難窺見當時的市井風情及社會風貌。從愚野村夫到酒店主人,從磁器商人、鐵匠到地主老財,從雇工工人到朝廷命官,老人、小孩,各色男女,都在這個案件中作了“亮相”,展示出他們各自的思想和性格,相當真實可信。這種“真”和“奇”的融合,給小說帶來了較大的藝術感染力。但本篇的個別情節安排,過分追求奇巧,背離了生活真實。另外,由于較多注重奇特的情節,而對人物形像的塑造有所忽略,也是小說在藝術上的一個弱點。
上一篇:《黑革囊》簡介|鑒賞
下一篇:《一粒珠》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