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韻
這種押韻方式是:重讀音節末尾輔音相同而前面的元音和輔音不同,這個輔音后面可以沒有其他音節,也可以接讀發音大體相同的非重讀音節。例如gropecup, maze-coze, drunkard-conquered。近似韻是和音(見“和音”)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又可稱為斜韻、半韻、偏韻、副韻。它是冰島、愛爾蘭和威爾士詩歌中的一種古老形式。深受威爾士詩歌影響的伏昂首次把這種形式用于英語。這種不嚴格的押韻方式可用于行中或行末,可見于各類詩歌之中,尤其在民謠、民歌和流行歌曲中更為常見。斯威夫特用justice和hostess押韻;埃米莉·狄更生用port和chart押韻;奧斯伯特·西特韋爾用war和armchair押韻,其實這兩個詞末尾的輔音在規范英國英語中并不發音。霍普金斯和葉芝以前的英國詩人并不常用近似韻。以采用近擬韻著稱的霍普金斯曾讀過喬治·P·馬奇的冰島語作品,并學過威爾士語。另一位用近似韻較多的葉芝雖然不是愛爾蘭語學者,但他曾通過庫諾·邁耶等人了解愛爾蘭的詩歌格律。過去認為愛默生和埃米莉·狄更生等人詩作中用近似韻很古怪,而現在這種押韻方式已被20世紀詩人普遍接受和采用。采用近似韻并不意味著排除全韻,而是對全韻的一個補充,為詩的押韻增加了途徑和自由。如美國詩人T·斯蒂克尼在《妮摩悉尼》中就交錯采用近似韻和規范韻。在現代詩歌中近似韻的實例可在霍普金斯、葉芝、蘭塞姆、艾略特、歐文、塔特、懷利和奧登的作品中找到。
上一篇:達達派
下一篇: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