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會芙蓉屏》簡介|鑒賞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見《拍案驚奇》卷之二十七。故事源出《剪燈余話·芙蓉屏記》。敘:
崔俊臣與妻王氏赴任途中,遇盜搶劫, 全家被殺。 只有王氏孤身逃離虎口,暫棲尼庵。一日,顧阿秀兄弟兩人將一副芙蓉畫送給寺院。王氏認得此畫原是丈夫遺墨,早年船中曾被劫去。她題一詞在芙蓉屏上,以敘心中冤仇。后來,富商郭慶春賣得此畫,贈給御史大夫高納麟,高掛堂中。有一天,高御史家來了一位賣字畫的人,忽見房中掛著的芙蓉屏,頓時泣不成聲。御史問明情由,來人正是王氏丈夫崔俊臣。原來,他在船上遭搶劫時,被拋入江中,未死。今見舊物,又有妻子題詞,感到破案有望,就將真情告知高御史。高御史用計讓王氏出走尼姑庵,問明原委后,捉得顧阿秀弟兄,問成死罪,崔俊臣夫婦也得團圓。
小說通過“芙蓉屏”的故事,描繪了崔俊臣夫婦的悲歡離合,較為真實地反映了明末的社會現(xiàn)實。在整個破案過程的敘寫中,作者突出地刻劃了崔俊臣妻子王氏的智謀和高御史的精明,這兩個寄托著凌濛初理想的人物,留給我們的形象是相當(dāng)鮮明的。 “芙蓉屏”是小說的“文眼”,作者賦予它以情節(jié)發(fā)展的主要關(guān)鍵,足見藝術(shù)結(jié)構(gòu)的縝密。另外,小說又注意處處設(shè)置懸念,能抓住讀者的審美心理,引人入深,使之進入藝術(shù)的氛圍。
上一篇:《青溪暇筆》簡介|鑒賞
下一篇:《預(yù)備立憲》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