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汪藻
醉落魄·小舟簾隙
小舟簾隙,佳人半露梅妝額。綠云低映花如刻。恰似秋宵,一半銀蟾白。結兒梢朵香紅扐,鈿蟬隱隱插金碧。春山秋水渾無跡。不露墻頭,些子真消息。
汪藻,字彥章,高宗時曾為翰林學士。為人儉樸,通顯三十年,不營居第,史稱其“無屋廬以居”,好學不倦,詩文俱佳,為南渡前后詞臣之冠。《全宋詞》僅收其詞四首,其中《點絳唇》二首實為蘇過之作。這首《醉落魄》,錄自《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據“苕溪漁隱”曰:“汪彥章舟行汴中,見岸傍畫舫有映簾而觀者,止見其額,有詞云:……寄《醉落魄》。”看來可能是他早年之作。自己乘舟閑游,看到岸邊畫舫上有一女子,隱映于簾隙,只露出額部,就生出一段遐想,寫成這一小令。內容確屬無聊,惟觀察與想象之細膩倒有可取之處。
“小舟簾隙,佳人半露梅妝額。”作者從小舟的簾隙中看到了一位女子的半個額頭。“梅妝額”,據唐人韓鄂《歲華紀麗》載: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檐下,梅花落于公主額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此后,女子便以額上點梅花為美,是為梅花妝。唐宋婦女沿襲成風。這位女子正好露出了她的梅花妝。“綠云低映花如刻。”白居易《和春深》詩云:“宋家宮樣髻,一片綠云斜。”杜牧《阿房宮賦》有云:“綠云擾擾,梳曉鬟也。”其中“綠云”是形容女人頭發又多又黑的樣子,后來詩詞中的“綠云”便成了美人黑發的代稱。這位女子黑黑的頭發垂到額上,額頭上黃色的梅花妝點得特別細致分明,簡直就像用刀子刻出的一樣。“恰似秋宵,一半銀蟾白。”“銀蟾”指月亮。那美人額上的皮膚是那樣潔白,簡直就像是中秋晴空的明月,不過不是一輪圓月,而是“一半銀蟾”。這幾句合起來看:綠云低垂,梅黃如刻,額白如月,三色相映,佳人美容之一斑,已呈現于人們眼前。
下闋前兩句寫看到佳人頭飾:“結兒梢朵香紅扐,鈿蟬隱隱插金碧。”“扐”在這里通“勒”。正面看到的這一邊頭發上,有一朵紅花結兒,花朵梢頭,扐在鬢邊,而“香”則是由視覺中的香花想象而來。被綠云遮掩的另一邊,隱隱可以看出,插著一支蟬形的花鈿,透出金碧之光。
從開頭到這里,作者從梅妝、黑發、白額到花結、鈿蟬等頭飾,一層一層,把佳人簾隙露出的小小一區,觀察得細致入微,描繪得形神畢肖。但這僅僅是佳人的半個前額。而“春山秋水渾無跡。不露墻頭,此子真消息”。“春山”指美人之眉,“秋水”指美人眼波。由于簾子遮掩,這位佳人的眉毛、眼睛一點也看不見。作者顯然有遺憾之嘆。他觀察已久,情動于中,很想知道這位女子在想些什么。但作為心靈窗戶的雙目卻不露痕跡,連一點點真情深意的流露也無從知道,只能欣賞半月梅額而已。
上一篇:(宋)李清照《醉花間·薄霧濃云愁永晝》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宋)楊萬里《昭君怨·賦松上鷗》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