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劉因
西江月·飲山亭留飲
看竹何須問主,尋村遙認(rèn)松蘿。小車到處是行窩,門外青山屬我。張叟臘醅藏久,王家紅藥開多。相留一醉意如何?老子掀髯曰可。
飲山亭是劉因的“桃花源”。此亭為其友人王利夫所建,地址今已不可考。但從劉因的有關(guān)詞作(諸如《菩薩蠻·飲山亭感舊》、《清平樂·飲山亭留宿》、《風(fēng)中柳·飲山亭留宿》、《念奴嬌·飲山亭月夕》等)來看,他曾常去此亭飲酒賞花、游樂逍遣。這些以飲山亭為題的詞作,主要描繪“對西山、悠然自足”(《風(fēng)中柳》)的心境——本篇除此之外還展示了作者曠達(dá)無羈的姿態(tài)神情。
起句寫自己放浪不拘,酷愛荒僻寧靜的古樸境地。“看竹”一句用典,出自《世說新語》:晉人王子猷愛竹,一天不見竹就心緒不寧,郁郁寡歡。他外出游玩,如遇佳竹便不問主人,擅自進(jìn)門觀賞??磯蛄瞬糯抵谏谛臐M意足地回家。作者以王子猷自比,道出了自己的曠達(dá)不拘。“尋村”一句則實(shí)寫“醉心桃源”。松蘿,凡古老的松樹上多攀附著一種爬藤植物女蘿,“遙認(rèn)松蘿”即醉心于古老寧靜的村落。接下來的“小車”一句起承接作用,引出被稱為“行窩”的“飲山亭”。乘小車一路逍遙來到飲山亭,看到感受到的是什么呢?“門外青山屬我”,這是一篇之警策,頗有“天地與我并存,萬物與我歸一”的灑脫豪爽氣概。
上片只寫飲山亭,只字不提“留飲”,而將其放在下片盡力渲染。“張叟”和“王家”是虛指,類似于“張三李四”。張老漢拿出珍藏的美酒,而王家的紅芍藥開得正好,飲酒賞花,何其樂也?張家邀,王家請,老友相逢,無拘無束,足見飲山亭除了“竹”、“村”、“青山”等自然景物清新可喜之外,人際關(guān)系也非常和睦。山美人和,無酒豈不大煞風(fēng)景?于是主人自然發(fā)出“一醉意如何”的親切詢問。而客人也“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欣然“掀髯曰可”,以對話對尾,樸實(shí)自然,情趣天成,人物神態(tài)維妙維肖。而“老子掀髯”的口氣和動作,又與上結(jié)“門外青山屬我”嚴(yán)密吻合。全篇自始至終貫穿著曠達(dá)無羈,悠然自得的神情。
劉因的散文多道學(xué)氣,但其詞作卻別開生面,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流麗而有韻致。本篇就體現(xiàn)了這一特色。
上一篇:段克己《西江月·久雨新霽,秋氣益清、與二三子登高賦之》
下一篇:(元)謝應(yīng)芳《西江月·秋暮,簡友人索酒》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