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棉
鳥兒在疾風中
迅速轉向
少年去撿拾
一枚分幣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觸絲
海浪因退縮
而聳起的背脊
顧城
詩人不僅要具備超過常人的感受力,還要有勝過常人的概括力,有時甚至還要把別人看來是互不關聯的事物連接在一起,完成一種境界的創造。這恰如夏夫茲博里所指出:“真正的詩人事實上是一位第二造物主,一位在天帝之下的普羅米修斯。就象天帝那位至上的藝術家或造形的普遍的自然一樣,他造成一個整體,本身融為一致而且比例合度,其中各組成部分都處在適當的從屬地位”(《給一位作家的忠告》)。就此而論,青年詩人顧城也該是“一位第二造物主”,而其《弧線》就是他造成的“一個整體”——一個頗有爭議的整體。
從字面上看,《弧線》是最簡單不過了,連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也不會有文字關;從描繪的對象看,也只不過是生活中常見的四種現象——用形象的語言來表述,就是四種近似幾何中弧線的生活現象。正因為如此淺顯而且簡單,所以,這種文字是否成為詩也就是爭論的一個焦點。其次,如果是詩,那它表明或暗示什么呢?這也是爭議的一個熱點。事實迫使作者出來解釋:“《弧線》外表是動物、植物、人類社會、物質世界的四個剪接畫面,用一個共同的‘弧線’相連,似乎在說:一切在運動,一切進取和退避,都是采用‘弧線’的形式。在潛在內容上,《弧線》卻有一種疊加在一起的贊美和嘲諷:對其中展現的自然美是贊嘆的,對其中隱含的社會現象是嘲諷的”(《關于〈小詩六首〉的通信》)。
詩無達詁。我認為,作為一種獨特的發現和概括,《弧線》作為詩還是當之無愧的,還可以說是一首好詩。詩之所以為詩,并不取決于語言的深奧,表現對象的怪僻,而在于有否詩美。在畫家眼里,弧線是最美的,顧城發覺了這點,這與他長期學畫亦不無關系;而作為一個詩人,他又比一般人,也包括畫家,更加敏銳,因此,他,也就容易更自覺地把自然的弧線動作疊加在一起,從而完成了“一個整體”的建造,給人以自然的愉悅?!痘【€》的獨創和審美價值也就在于此。對于弧線的象征或暗示對象,讀者可以進行聯想,但對隱含的社會現象是嘲諷之說,我并不以為然。實質上無論就人就事而言,都有一個由初生發展到極盛、轉而衰落、死亡的過程,如用數學上的曲線表示,就是一種弧線,談不上是什么嘲諷,當然也并不具備弧線的美。
上一篇:幻象還是事實(詩體對話)
下一篇:彩色十四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