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樓十二重,四戶八綺窗。繡桷金蓮花,桂柱玉盤龍。珠簾無隔露,羅幌不勝風(fēng)。寶帳三千所,為爾一朝容。揚芬紫煙上,垂彩綠云中。春吹回白日,霜歌落塞鴻。但懼秋塵起,盛愛逐衰蓬。坐視青苔滿,臥對錦筵空。琴瑟縱橫散,舞衣不復(fù)縫。古來共歇薄,君意豈獨濃?·唯見雙黃鵠,千里一相從。
曹植封陳王,謚思,故世稱陳思王。鮑照此詩題“代陳思王”,但今《曹植集》未見原作,可能已佚。《玉臺新詠》著錄此篇,題作《煌煌京洛行》。《樂府詩集》收魏文帝曹丕《煌煌京洛行》四言詩一首,鮑照是否擬之,未可確知,但從內(nèi)容上推測,可能性不大。
本詩的題旨,大致如郭茂倩在《樂府詩集》中所說:“始則盛稱京洛之美,終言君恩歇薄,有怨曠沉淪之嘆。”詩中寫了一個色藝雙絕的女子,備受君王寵愛,享受著無比的尊榮,但色衰愛弛的前景始終使她憂心忡忡。全詩的過程,就是細膩曲折而又一氣呵成地展開她的內(nèi)心矛盾的過程。
開頭六句都是景語,用賦的手法進行鋪敘,極寫宮室之富麗華美。“鳳樓”,據(jù)《晉宮闕名》(《古詩箋》聞人倓注引)云:“總章觀儀鳳樓一所,在觀上。廣望觀之南,又別有翔鳳樓。”當然,這里只是用以形容女子所居的華貴,未必是實指。“十二重”,言樓的層次之多。“四戶八綺窗”,以“戶”“窗”之多,概括建筑之精巧。發(fā)端兩句總寫“鳳樓”外觀的規(guī)模氣勢,給人以立體感的總體印象。
接下幾句,用幾組分鏡頭攝取樓內(nèi)局部細部圖像。“桷”,是方形的椽子。一般在織物上刺花稱作“繡”,此用于形容雕刻著金蓮花的“桷”,新穎生動。椽子尚且如此,柱子更其華貴。它用桂木制成,貴重而芳香。《三輔黃圖》載:“甘泉宮南有昆明池,池中有靈波殿,皆以桂為殿,風(fēng)來自香。”柱上還盤旋著精雕細琢的玉龍,令人想見其豪華。這一組分鏡頭重在樓的建筑。門上垂掛珍珠串成的簾子,窗旁飄拂絲羅織就的帷幕。“無隔露”,是說露珠潛入與珠簾同其晶瑩,難以辨別;“不勝風(fēng)”,可見帷帳質(zhì)料的輕細柔美,猶如弱不禁風(fēng)的嬌女。這一組分鏡頭重在樓的飾物。這兩聯(lián)前者呈靜態(tài),后者呈動態(tài),精工富艷,各臻其妙。
“寶帳三千所”,據(jù)《西京雜記》“帝為寶帳,設(shè)于后宮”之語,可見是指后宮的三千佳麗。這三千官人,人數(shù)不可謂不多矣;居于寶帳,地位不可謂不高矣。但是,今朝她們卻只有一個使命——為這位絕代佳人梳妝打扮。“為爾一朝容”,是女主人公亮相后的一句內(nèi)心獨白。她頗有幾分炫耀和得意地對自己說:看哪,這么多爭奇斗妍的名花仙姝,現(xiàn)在都俯伏在你面前,聽任你的差使了!·這一句獨白,使一個寵壓群芳、躊躇滿志的后宮美人形象,躍然于紙上了。
“揚芬”四句,在女子出場后,又進一步寫其才貌。“揚芬”,揚送芬芳,比喻傳播美名。如《晉書》云:“揚芬千載之上。”“垂彩”,煥發(fā)光彩,形容容色動人。“紫煙”,謂瑞云,郭璞《游仙》詩:“駕鴻乘紫煙。”“綠云”,也指異色祥云。這兩句重言復(fù)義,寫這位美女容顏絕世,芳名傾動遐邇,恍若高居云端的天界人物。“春吹”一聯(lián),轉(zhuǎn)寫她的才藝。聞人倓解釋此聯(lián)說:“言其吹響可以回春,歌聲足以召秋也。”夸飾了這位美女奏樂和歌唱的驚人才藝。古人形容歌聲之妙,常用“響遏行云”、“歌聲繞梁”的典故,這里獨創(chuàng)地用“落塞鴻”的夸張手法,不落窠臼。以上十二句是本詩第一部分,語言多華麗與明朗色澤,反映出美女的愉悅欣快之情。但是,“一朝”中暗透出歡愛之不常,“霜歌”中又悄悄逗出秋意。這些,都為感情的跌宕轉(zhuǎn)折預(yù)作地步,針線很密。
“但懼”以下,懸擬寵愛由盛而衰的寂寞凄涼情景,語調(diào)急轉(zhuǎn)直下,與上文形成強烈對比。“但懼秋塵起,盛愛逐衰蓬”,是說盛寵中的美人擔(dān)憂著,一旦色衰,君主的愛憐就將立即失去,猶如秋天的風(fēng)塵一到,轉(zhuǎn)蓬就立即被吹離蓬根,飄得無影無蹤。“秋塵”承上句的“霜歌”,此語一出,悲涼的氣氛頓然而生。“坐臥”一聯(lián),更進一步設(shè)想被遺棄后的慘凄景況:院內(nèi)長滿青苔,人跡罕至,昔日豪華如錦的筵宴也不再舉行。往日的繁華喧鬧,變成了一派蕭條冷落。女主人公坐著或躺著,都是百無聊賴,難以為懷。“琴瑟”兩句,照應(yīng)前面“春吹”一聯(lián),對比強烈:樂器橫七豎八地丟了一地,沒有人收拾,成匹的綾羅空自堆著,再也不會被縫制成舞衣。“舞衣”句又是對上文奏樂、歌唱的補充:她還長袖善舞。這么一位才色雙全的佳人,忽作如此可怕的“但懼”想,有沒有根據(jù)呢?詩令人帶著這樣的懸念,進入高潮的第三部分。
“古來共歇薄,君意豈獨濃?”意謂自古君王都薄情無義,難道寵愛自己的君王會例外地情意特別濃厚嗎?兩句口吻相當婉轉(zhuǎn),雖是對君王的諷刺和譴責(zé),但還有一絲感悟君王的期待。然而這種期待她自己也知道太渺茫了,因此只有仰望天空,以“唯見雙黃鵠,千里一相從”這樣韻味悠長、含蓄無盡的畫面結(jié)束了全部心理活動。結(jié)尾兩句仿效《古詩十九首》“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有“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之妙。全詩猶如一個偏正式轉(zhuǎn)折復(fù)句,至此才唱出了古代女子以色事人、榮枯轉(zhuǎn)瞬的一曲悲歌,從而使詩的正意現(xiàn)露出來。以男女之情喻君臣之意,是《詩經(jīng)》、《離騷》以來詩歌常用的比興手法。鮑照此詩嫻熟地運用這一手法,描繪細膩,抒情深婉,鞭撻了歷代君王的無情無義,能引起無數(shù)失意文人的共鳴。這,或許就是詩人創(chuàng)作本篇的用心所在吧?
此詩風(fēng)格酷肖曹植詩,語言雖駢儷典麗,內(nèi)中卻風(fēng)骨獨具。若“春吹”二句,筆力頗健;琴瑟之散,以“縱橫”形容之,亦覺筆法奇倔。故方東樹所評“此篇非常奇麗,氣骨俊逸不可及,非同齊梁靡弱無氣”(《昭昧詹言》),注目于詩的氣骨,是很有見地的。
上一篇:《代貧賤苦愁行·鮑照》原文|賞析
下一篇:《冬日傷志篇·邢邵》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