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夢啼》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中篇世情小說,全稱《新鐫繡像驚夢啼》,六回。目次頁題“天花主人編次”,首有序,署“竹溪嘯隱題于白隄之草堂”。作者姓名與生平不詳,作品寫明末事,稱之為前朝,當系清初人。序中云: “驚夢啼一說,其名久已膾炙吳門,乙卯秋, 其集始成,因囑余為之序。”此乙卯當指康熙十四年(1675)。故事盛傳于蘇州,序寫于杭州,可推斷作者為江浙人。書流傳不廣,僅在乙卯序刊本。作者另有短篇小說集《云仙笑》傳世。
書敘明末嘉興縣員外任三畏,其妻強氏妒悍,任與婢春桃有染,強氏知后,將春桃賣給做豆腐的利大郎為妻,未及半年而生子,利大知非己胤,欲棄之,春桃巧言遮護得存,取名天寄。金山寺僧無相云游至此,垂涎春桃美貌,借于其門前立關募化,勾搭成奸,并約偕逃。將行,春桃夢無相成百萬富翁,對之漸生厭棄,另娶一女,春桃與之吵鬧,無相將其掀翻,望心窩一刀刺入,春桃大哭道: “負心賊,我死也!”遂從夢中驚醒,喉中尚有哭聲,一身冷汗似雨,書名《驚夢啼》,即由此而取。她因之悔悟,與利大設計趕走無相,并得其千金之資。無相不甘心,訴諸縣衙,春桃當堂披露其誘奸拐逃之罪,官重懲無相,而判春桃夫婦無罪。天寄后歸任家。
小說寓意有二:一、懲誡淫蕩。作品寫春桃輕浮放蕩,其與任員外有私,雖責在任某,她亦樂于此,并想借此攀高。嫁利大,初嫌其貧苦,及見其年青體壯,可遂己欲,亦甚心甘,耽于佚樂,不理家務,竟將婆母氣死。后又與買豆汁諸少年調笑,初見無相貌美風流,先自動心。按作品提示,其結局當受惡死。至于無相,則極寫其奸宄淫惡,身披袈裟,外表虔誠,實為騙子惡鬼,故受官刑于前,神懲于后。二、勸善誅惡,因果報應。作品揭示,今生際遇,均系前世注定。任員外受制于強氏,因有前仇,與春桃茍且,出“未了宿緣”。春桃前世是無相丈夫,以一言不合,使彼憂郁而死,故今世冤家相遇,春桃合死他手。只因春桃能保全他人后嗣,而無相全無善念,故結局隨之改變。春桃得脫厄運,無相難免一死。
竹溪嘯隱的序稱: “觀其藻思洋溢,意致離奇,曲折回橈,縱橫體宕,真足媲晉世之清談,唐宋名家之雜說也。”作品情節并不復雜,而布局謀篇則曲折回旋,層層鋪墊,互相照應,著意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文字亦洗煉、明快,藝術上亦有一定成就。如寫淫僧無相,自一出場買豆汁,即顯現其心術不正,接著交代其身世來歷,具體寫他如何在諸暨化緣,騙得千金,便思還俗娶妻,不只寫出人物的性格,其后來處心積慮地勾引春桃,便成合乎邏輯的發展,其謀騙的千金,對下面情節的發展,亦有重要作用,借之支開利大,誘春桃上手,并引起后來的告狀。其于利大門口設關前,先在周圍踏看,亦為后來支使利大掘金作鋪墊。作品中形象除春桃、無相和利大母子外,對媒婆的刻畫亦甚生動。強氏為賣春桃而喚她,她以為是替任員外討妾,進門便嘵嘵不休地說: “包管在媒婆身上,尋一個美貌俱全進門就養的美妾,奉承員外。”及知是賣婢,又將春桃上下一看,嘖嘖稱贊,春桃盯她一眼,她又一轉話題: “春桃姐,不要惱我,我如今□去替你尋個后生標致的好丈夫,自自在在作□□似與這老兒擔驚受怕的鬼混,……”揣度心理,看風使舵,八面逢迎,媒婆嘴臉,在作者筆下,真是形神畢現。作品寫風情而寓勸誡,但較含蓄,不象有些作品穢事上大作文章,勸百諷一,亦是稍見高明處。
上一篇:《情變》簡介|鑒賞
下一篇:《慘女界》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