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朧詩詩群·方含·晨曲》新詩鑒賞
當黎明開始的時候
風又搖響圣誕節的銀鈴
當夢結束的時候
雨發出了鮮檸檬的氣味
生活睡眼惺忪地擠在早班電車上
咀嚼著隔夜的夢的斷片
在每個閃動的眸子
每張冰冷的香噴噴的臉頰上
傳播著同一支晨曲
我喜歡用皮膚接觸每件大衣上的冷氣
在玫瑰色的晨曦
我在詩歌的叢林里彷徨
直到那工廠早班的鈴聲
淹沒在電報大樓的鐘聲里
而遠方的太陽
在黎明被絞死的血淚里
升起了孤獨的帆
這首詩是雙重感覺聚合成的審美空間。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它的意象是相互穿插相互作用的,共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清新的、蓬勃的,如“風又搖響圣誕節的銀鈴”,“雨發出了鮮檸檬的氣味”,“閃動的眸子”,“玫瑰色的晨曦”等;另一種則是悲郁的、不安的,如“隔夜的夢的斷片”,“遠方的太陽/在黎明被絞死的血淚里/升起了孤獨的帆”等。我們注意到,這首詩的基調是復雜的,“晨曲”的表層結構之上還有著高層結構,并且,這高層結構的內涵是詩的本質。它雖然若隱若現,但最后竟將表層結構所傳達的信息全部淹沒了:它就是第二類意象所暗示的東西。也正是有了悲郁的、不安的第二類意象,才使此詩的“意義場”擴大了,顯得堅實而厚重。這首詩的用力處在于“太陽——孤獨的帆”的意象,它仿佛是突然從前面一系列安寧、美好的意象中爆發出來,一下子使全詩豁亮了、升華了,使我們意識到“晨曲”的深刻涵義。這最后的三行詩,是此詩的靈魂,塔頂的舍利,它不是漸漸顯示的,而是異峰突起別開生面,刺激著我們去思考早晨的太陽除了呈示生機之外,還呈示著別的更內在的什么。這是詩人巧妙地經營詩歌結構的結果。值得提出,這首詩寫在十年動亂剛剛結束的時刻,它相當準確地展示了時代的心態,成為詩意的時代之“晨曲”。讀現代詩,我們不能平均使用注意力,而要能把握住詩歌總體結構中的核心意象,找出全詩情感負荷最重的部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領略詩歌的內在魅力,而不致在繁雜的意象叢林中迷失了道路。
上一篇:《現代派詩群·梁宗岱·晚禱——呈敏慧》新詩鑒賞
下一篇:《朦朧詩詩群·林莽·晨風》新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