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瀛洲:古代傳說中海里的神山之一。信:的確。天姥: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縣東。赤城:赤城山在今浙江天臺縣境內。鏡湖:在今浙江紹興市。謝公:謝靈運。殷:形容聲音很大。列缺:閃電。洞天:神仙居住的地方。訇然:聲音很大。青冥:天空。金銀臺:神仙所居住的宮殿。怳:恍惚。
入選理由:
李白的浪漫主義詩篇之一;典型的豪放飄逸的主體藝術風格的代表作。
詩詞賞析 這首詩的題目一作《別東魯諸公》,作于作者人生最得意輝煌的長安經歷之后。詩以夢境為線索,寫了游天姥山遇見仙人的美妙過程;當夢醒回到現實后,詩人表達了人生萬事如流水的虛無思想,最后又以高傲不屈的人格精神振起,預示了他將尋求“開心”的人生未來。
此詩起筆飄忽,結尾豪放,夢境奇特,描寫精彩,將本來沒有的景象寫得活靈活現,神仙洞天一節令人叫絕。能達到這樣的藝術境界,與作者的性情有關,更與他“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的人生實踐有關。由此解讀此詩時應注意另一個關鍵,人生經歷的現實其實是作者創作想象的基礎,不然就不會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那樣憤激的話語,因此這是一篇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巧妙結合的詩篇。此外還要注意,李白固然天才縱橫,但他并非不讀書。他的有些詩通篇用典,足見其博學功夫。此詩寫得浪漫,對前人典籍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屈原的《離騷》中飛騰上天的景象描寫,不正是啟發此詩的來源?詩中那些“兮”字,難道不是騷體的痕跡?因此,天空盡管絢爛奇妙,還須立地想去,沒有地,何來天?詩如此,學習如此,人生如此。
上一篇:《國風·周南·桃夭》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屈 原·橘頌》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