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談龍·柯靈》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龍年談龍,根據“×年談×”的舊例,可以算是歷久常新的時髦話題,我不揣淺陋,也想來一次東施效顰。過去歷次政治運動揭幕,總要緊鑼密鼓,鄭重宣稱該運動是“十分必要的,非常及時的”。龍年談龍是否必要我不敢擔保,但“非常及時”,總是無可置疑的了。
自古以來,誰也沒有見過龍,卻誰都知道龍,龍之所以為龍,就在于此。大概世間偉大而神秘的事物,多半賦有這種特性。
龍神通廣大,影響深遠,十二生肖中沒有一種能和它相比的。盡管龍和人類面熟陌生,其他如牛、馬、羊、雞、豬、狗、兔、猴,倒和被謔稱為“兩腳獸”的人關系密切。虎要吃人,蛇要咬人,但人也剝虎皮,泡虎骨酒,乃至服食虎鞭(雖然目前假貨充斥市場,連虎鞭也有假造的);蛇羹是嶺南名菜,蛇皮可以制錢包,蛇膽明目,功效卓著。只有鼠十分差勁,形容猥瑣,行動鬼祟,不但貪污盜竊,與人爭食,還能傳布鼠疫,危害極大,因此我們報刊上的流行語中,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一說。但諺云“咬人的狗不叫”,隨口嚷嚷,喊打不等于真打。因為我們家大業大,無妨眼開眼閉,犯不著過分認真。所以在十二生肖中,鼠龍安然并坐,高踞一席,從未聽說有什么人提出異議。也不知道這十二生肖是誰圈定的,如果改用選舉,鼠肯定要落選。
龍代表至尊無上的帝王,君臨天下。帝王之宅,龍蟠虎踞,帝王鳳目龍睛,穿龍袍,睡龍床,坐龍庭,“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褒龍浮”,是大詩人王維描摹天子早朝的名句。他一高興,是龍心大悅;一發火,是龍顏大怒,都是非同小可的事。帝王有后有妃,“后宮佳麗三千人”,替他生產龍種。他一旦死去,就叫龍馭賓天。而繼承王位的,自然非龍種莫屬。龍子龍孫,綿延不絕,才能萬世一系,系于不隳。終身制和世襲制是封建法統的精髓,但檢點二千余年的王朝興替史,終身制和世襲制都不免有些麻煩。秦二世而斬,開頭就開得不吉利。有一首唐詩說:“竹帛煙消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把秦祚短促歸咎于秦始皇焚書坑儒。這種書生之見,未便認為確論。劉邦心直口快,他的名言是“乃公馬上得天下,安用詩書!”抗日戰爭勝利,由重慶復員的人物,以“老子抗戰八年”為口頭禪;解放以后,則有“江山是我們打的”,同義反復,一脈相沿,來源極古。
龍在中國,普及時空,廣被萬象。天子門下的文臣武將,文的才華出眾,稱為龍躍鳳鳴;武的氣概不凡,喻為龍驤虎步;年少有才,那就是龍駒鳳雛了。老百姓婚娶,是終身大事,享有點龍鳳花燭的特殊待遇,顯示皇恩浩蕩。舞龍燈,賽龍船,當然是盛世風光的點綴。寶劍中的名器,號為龍泉。馬中良材,擁有龍馬、龍文、龍媒、龍孫等美稱。庭園中有龍柏、龍爪槐、龍舌蘭,筵席上有龍蝦,果品中有龍眼,香料中有珍貴的龍涎香。還有一種狀如蟑螂的龍虱,是廣東人酷嗜的美食。這里隨手掇拾,已經美不勝收。但列舉的只限于龍的“正面形象”,還另有些龍,例如小菜場上的長龍,令人談龍色變的龍卷風,因為可能引起消極影響和不良反應,為了顧及社會效果,恕置不論。
文學藝術世界,自然也少不了龍的影子。鴻文巨制、錦心繡口的天才運作,是雕龍高手;等而下之,就屬于雕蟲小技,壯夫不為了。有關龍的掌故、傳說、寓言、神話,瑰奇矞麗,擺起龍門陣來,決不止一千○一夜。有的還很耐人尋味。“葉公好龍”的故事,現已為人所熟知。據說葉公愛龍,滿屋子都是龍畫、龍雕、龍飾,龍受寵若驚,引為知己,就從天而降,登門拜訪。誰知龍頭剛在窗口出現,葉公就駭得拔腳而逃。葉公是古人,遠在天邊,卻又近在眼前。例如民主、自由這樣的東西,供在玻璃櫥窗里,當作政治擺設,或者掛在口邊,作為茶余酒后的清談,是很有趣的,很能裝點文明風雅,但一遇到真價實貨,就難免步葉公后塵,“失其魂魄,五色無主”了。
《封神榜》里對龍王的描寫很不嚴肅。哪吒鬧海,不但把東海龍王敖光的水晶宮鬧得家翻宅亂,打死龍王三太子,抽了龍筋,還把敖光叫做“老泥鰍”,揭了他的龍鱗,打得他大叫“饒命”。哪吒是七歲的孩子,當然不懂得“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這一條“革命”道理;而因為他不但是陳塘關總兵李靖的公子,地道的高干子弟,而且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的弟子轉世,很有來頭的原故。
《西游記》更有歪曲龍王英雄形象的嫌疑。原來唐朝長安西門街有個賣卦先生,神機妙算,曾給相識的漁夫卜課,看準在哪里下網能夠得魚。就為這點小事,涇河老龍認定有損水族利益,懷恨在心,乘玉皇大帝下旨降雨的機會,以權謀私,違法作弊,設就圈套,準備狠狠地整那賣卦先生,不想因此觸犯天條,害人反害己,第二天午時三刻就要問斬,而監斬官卻是唐太宗駕下的丞相魏徵。虧得賣卦先生寬厚,以德報怨,指點老龍趕快向人王求情,救他一命。唐太宗王王相護,慨允幫忙,把魏徵招來對弈,扣在御前,延誤他的監斬時刻。誰知魏徵鐵面無私,伏在棋桌上打了個瞌睡,靈魂出竅,還是上天把老龍頭砍了。這個故事說得神乎其神,大大丑化了龍族,美化了魏徵,是很不足為訓的。魏徵誠然是史書公認的一代名臣,提倡“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不無道理,敢于“犯顏正諫”,骨頭很硬。為了表示敬老尊賢、安國利民的意向,不妨予以口頭表揚,但切不可不知高低輕重,妄想“步武前賢”,向魏徵學樣。須知龍喉下有逆鱗,觸犯了,龍要起殺心的。最好學點莊子說的“屠龍術”,云里霧里,光說不練。二十年前,有人輕舉妄動,在報上鼓吹學習魏徵,又有人編演什么《海瑞上疏》、《海瑞罷官》,結果引爆了那一場天搖地動、鬼哭神號的大事變。人命關天,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才是“十分必要”的。《紅樓夢》寫秦可卿閨中有一副對聯,道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賈寶玉看了大不以為然,這樣不通世故,不識時務,難怪賈政認為忤逆不孝,要痛加鞭撻了。
有些傳奇志怪中所寫的龍,卻頗有些平民化的傾向。龍究竟是什么樣子?《柳毅傳》中有一段細膩的筆墨:“大聲忽發,天坼地裂,宮殿擺簸,云煙沸涌,俄有赤龍長千余尺,電目血舌,朱鱗火鬣,項掣金鎖,鎖牽玉柱,千雷萬霆,激繞其身,霰雪雨雹,一時皆下。”威靈顯赫,很有盛氣凌人的派勢。其實這條龍只是性子暴烈,卻講究人情,嫉惡如仇,很容易親近的。《柳毅傳》里的龍女,婉孌溫柔,美貌多情,被薄幸的丈夫所拋棄,悲苦無告,落得牧羊道畔,經過許多曲折,終于下嫁一位曾代她向娘家送信的落第書生柳毅。她認為這段人龍混雜的婚姻是天意,口吻活像個普通聽天由命的善良婦女,有失龍君千金風度。柳毅娶了龍女,白日飛升,享用豪華,勝于公卿,而且朱顏長駐,成了神仙。自來龍門難跳,狗洞易鉆,夤緣進身,正是終南捷徑。古往今來,多少狗茍蠅營的風云人物、火箭干部,就是這樣上去的。不久以前,江西就出過一位赫赫有名的副省長。柳毅是正派人,以“義夫”自許,不幸考不上進士,卻幸而遇見龍女,一念之善,無意中由攀龍而乘龍,為后世的登龍術多開了一道門路,很值得投機家焚香頂禮,表示感謝。
虎嘯風生,龍騰云涌,在十三大的風云際會中,十億人翹首長天,祝愿中華民族這條五千年的東方老龍乘時崛起,不要重演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故態,那么草野蟻民,就要歡欣鼓舞,山呼萬歲了。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龍年談龍》在柯靈的散文中是很特殊的一篇。
初讀此文,只覺得文氣恢宏暢達,思緒天馬行空,內容博古通今,風格詼諧幽默,是一篇妙趣橫生的文章。品讀這些文字,能感覺到作者的淵博,只有學養深厚的中國作家,才能寫出這樣的文章。關于龍的種種知識和傳說,作者信手拈來,皆成文章。從生肖中的龍,到代表封建帝王的龍,從融入老百姓生活的龍,到文藝作品中的龍,文章的思路上天入地,縱橫捭闔,雖只有兩千來字,卻如同一部濃縮了的龍的百科全書。
細讀此文,便能體會作者思想的深刻。說龍,難免說古,說古并不是炫耀學識,也不是僅僅為了懷古,而是為了表達對歷史和現實的認識。文章在談古時處處聯系對照當今,以歷史為鏡,以歷史為訓,警示世人。譬如談龍和帝王的關系時,很自然地分析到了封建王朝的終身制和世襲制,這種封建的觀念,直到今天還有市場,盡管形式有變化,但屬于“同義反復,一脈相承,來源極古”。譬如講完那個人人皆知的“葉公好龍”的故事后,文章筆鋒突然一轉,談到了現實:“葉公是古人,遠在天邊,卻又近在眼前。例如民主、自由這樣的東西,供在玻璃櫥窗里,當做政治擺設,或者掛在口邊,作為茶余酒后的清談,是很有趣的,很能裝點文明風雅,但一遇到真價實貨,就難免步葉公后塵,‘失其魂魄,五色無主’了。”這樣的聯想,很有點震聾發聵的意味。談《封神榜》、《西游記》和《柳毅傳》中的龍時,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陳腐陋習和不正之風作了無情鞭撻,發人深思。一篇談龍的文字,引出這么多針砭時弊的思索,實在令人感佩。
文章的結尾把中華民族比做“五千年的東方老龍”,道出作家對祖國的希望和祝愿,一個光明的尾巴,卻滿懷真誠。
上一篇:《路亭·柯靈》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荔枝蜜·楊朔》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