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樣的春愁——自傳之四·郁達夫》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洋學堂里的特殊科目之一,自然是伊利哇拉的英文。現在回想起來,雖不免有點覺得好笑,但在當時,雜在各年長的同學當中,和他們一樣地曲著背,聳著肩,搖擺著身體,用了讀《古文辭類纂》的腔調,高聲朗誦著皮衣啤,皮哀排的精神,卻真是一點兒含糊茍且之處都沒有的。初學會寫字母之后,大家所急于想一試的,是自己的名字的外國寫法;于是教英文的先生,在課余之暇就又多了一門專為學生拼英文名字的工作。有幾位想走捷徑的同學,并且還去問過先生,外國百家姓和外國三字經有沒有得買的?先生笑著回答說,外國百家姓和三字經,就只有你們在讀的那一本潑刺瑪的時候,同學們于失望之余,反更是皮哀排,皮衣啤地叫得起勁。當然是不用說的,學英文還沒有到一個禮拜,幾本當教科書用的《十三經注疏》,《御批通鑒輯覽》的黃封面上,大家都各自用墨水筆題上了英文拼的歪斜的名字。又進一步,便是用了異樣的發音,操英文說著“你是一只狗”,“我是你的父親”之類的話,大家互討便宜的混戰;而實際上,有幾位鄉下的同學,卻已經真的是兩三個小孩子的父親了。
因為一班之中,我的年齡算最小,所以自修室里,當監課的先生走后,另外的同學們在密語著哄笑著的關于男女的問題,我簡直一點兒也感不到興趣。從性知識發育落后的一點上說,我確不得不承認自己是一個最低能的人。又因自小就習于孤獨,困于家境的結果,怕羞的心,畏縮的性,更使我的膽量,變得異常的小。在課堂上,坐在我左邊的一位同學,年紀只比我大了一歲,他家里有幾位相貌長得和他一樣美的姊妹,并且住得也和學堂很近很近。因此,在校里,他就是被同學們苦纏得最厲害的一個;而禮拜天或假日,他的家里,就成了同學們的聚集的地方。當課余之暇,或放假期里,他原也懇切地邀過我幾次,邀我上他家里去玩去;但形穢之感,終于把我的向往之心壓住,曾有好幾次想決心跟了他上他家去,可是到了他們的門口,卻又同罪犯似的逃了。他以他的美貌,以他的財富和姊妹,不但在學堂里博得了絕大的聲勢,就是在我們那小小的縣城里,也贏得了一般的好譽。而尤其使我羨慕的,是他的那一種對同我們是同年輩的異性們的周旋才略,當時我們縣城里的幾位相貌比較艷麗一點的女性,個個是和他要好的,但他也實在真膽大,真會取巧。
當時同我們是同年輩的女性,裝飾入時,態度豁達,為大家所稱道的,有三個。一個是一位在上海開店,富甲一邑的商人趙某的侄女;她住得和我最近。還有兩個,也是比較富有的中產人家的女兒,在交通不便的當時,已經各跟了她們家里的親戚,到杭州上海等地方去跑跑了;她們倆,卻都是我那位同學的鄰居。這三個女性的門前,當傍晚的時候,或月明的中夜,老有一個一個的黑影在徘徊;這些黑影的當中,有不少卻是我們的同學。因為每到禮拜一的早晨,沒有上課之先,我老聽見有同學們在操場上笑說在一道,并且時時還高聲地用著英文作了隱語,如“我看見她了!”“我聽見她在讀書”之類。而無論在什么地方于什么時候的凡關于這一類的談話的中心人物,總是課堂上坐在我的右邊,年齡只比我大一歲的那一位天之驕子。
趙家的那位少女,皮色實在細白不過,臉形是瓜子臉;更因為她家里有了幾個錢,而又時常上上海她叔父那里去走動的緣故,衣服式樣的新異,自然可以不必說,就是做衣服的材料之類,也都是當時未開通的我們所不曾見過的。她們家里,只有一位寡母和一個年輕的女仆,而住的房子卻很大很大。門前是一排柳樹,柳樹下還雜種著些鮮花;對面的一帶紅墻,是學宮的泮水圍墻,泮池上的大樹,枝葉垂到了墻外,紅綠便映成著一色。當濃春將過,首夏初來的春三四月,腳踏著日光下石砌路上的樹影,手捉著撲面飛舞的楊花,到這一條路上去走走,就是沒有什么另外的奢望,也很有點像夢里的游行,更何況樓頭窗里,時常會有那一張少女的粉臉出來向你拋一眼兩眼的低眉斜視呢!
此外的兩個女性,相貌更是完整,衣飾也盡夠美麗,并且因為她倆的住址接近,出來總在一道,平時在家,也老在一處,所以膽子也大,認識的人也多。她們在二十余年前的當時,已經是開放得很,有點像現代的自由女子了,因而上她們家里去鬼混,或到她們門前去守望的青年,數目特別的多,種類也自然要雜。
我雖則膽量很小,性知識完全沒有,并且也有點過分的矜持,以為成日地和女孩子們混在一道,是讀書人的大恥,是沒出息的行為;但到底還是一個亞當的后裔,喉頭的蘋果,怎么也吐它不出咽它不下,同北方厚雪地下的細草萌芽一樣,到得冬來,自然也難免得有些望春之意;老實說將出來,我偶爾在路上遇見她們中間的無論哪一個,或湊巧在她們門前走過一次的時候,心里也著實有點兒難受。
住在我那同學鄰近的兩位,因為距離的關系,更因為她們的處世知識比我長進,人生經驗比我老成得多,和我那位同學當然是早已有過糾葛,就是和許多不是學生的青年男子,也各已有了種種的風說,對于我雖像是一種含有毒汁的妖艷的花,誘惑性或許格外的強烈,但明知我自己決不是她們的對手,平時不過于遇見的時候有點難以為情的樣子,此外倒也沒有什么了不得的思慕,可是那一位趙家的少女,卻整整地惱亂了我兩年的童心。
我和她的住處比較得近,故而三日兩頭,總有著見面的機會。見面的時候,她或許是無心,只同對于其他的同年輩的男孩子打招呼一樣,對我微笑一個,點一點頭,但在我卻感得同犯了大罪被人發覺了的樣子,和她見面一次,馬上要變得頭昏耳熱,胸腔里的一顆心突突地總有半個鐘頭好跳。因此,我上學去或下課回來,以及平時在家或出外去的時候,總無時無刻不在留心,想避去和她的相見。但遇到了她,等她走過去后,或用功用得很疲乏把眼睛從書本子舉起的一瞬間,心里又老在盼望,盼望著她再來一次,再上我的眼面前來立著對我微笑一臉。
有時候從家中進出的人的口里傳來,聽說“她和她母親又上上海去了,不知要什么時候回來?”我心里會同時感到一種像釋重負又像失去了什么似的憂慮,生怕她從此一去,將永久地不回來了。
同芭蕉葉似地重重包裹著的我這一顆無邪的心,不知在什么地方,透露了消息,終于被課堂上坐在我左邊的那位同學看穿了。一個禮拜六的下午,落課之后,他輕輕地拉著了我的手對我說:“今天下午,趙家的那個小丫頭,要上倩兒家去,你愿不愿意和我同去一道玩兒?”這里所說的倩兒,就是那兩位他鄰居的女孩子之中的一個的名字。我聽了他的這一句密語,立時就漲紅了臉,喘急了氣,囁嚅著說不出一句話來回答他,盡在拼命的搖頭,表示我不愿意去,同時眼睛里也水汪汪地想哭出來的樣子;而他卻似乎已經看破了我的隱衷,得著了我的同意似地用強力把我拖出了校門。
到了倩兒她們的門口,當然又是一番爭執,但經他大聲的一喊,門里的三個女孩,卻同時笑著跑出來了;已經到了她們的面前,我也沒有什么別的辦法了,自然只好俯著首,紅著臉,同被綁赴刑場的死刑囚似地跟她們到了室內。經我那位同學帶了滑稽的聲調將如何把我拖來的情節說了一遍之后,她們接著就是一陣大笑。我心里有點氣起來了,以為她們和他在侮辱我,所以于羞愧之上,又加了一層怒意。但是奇怪得很,兩只腳卻軟落來了,心里雖在想一溜跑走,而腿神經終于不聽命令。跟她們再到客房里去坐下,看他們四人捏起了骨牌,我連想跑的心思也早已忘掉,坐將在我那位同學的背后,眼睛雖則時時在注視著牌,但間或得著機會,也著實向她們的臉部偷看了許多次數。等她們的輸贏賭完,一餐東道的夜飯吃過,我也居然和她們伴熟,有說有笑了。臨走的時候,倩兒的母親還派了我一個差使,點上燈籠,要我把趙家的女孩送回家去。自從這一回后,我也居然入了我那同學的伙,不時上趙家和另外的兩女孩家去進出了;可是生來膽小,又加以畢業考試的將次到來,我的和她們的來往,終沒有像我那位同學似的繁密。
正當我十四歲的那一年春天(一九○九,宣統元年己酉),是舊歷正月十三的晚上,學堂里于白天給與了我以畢業文憑及增生執照之后,就在大廳上擺起了五桌送別畢業生的酒宴。這一晚的月亮好得很,天氣也溫暖得像二三月的樣子。滿城的爆竹,是在慶祝新年的上燈佳節,我于喝了幾杯酒后,心里也感到了一種不能抑制的歡欣。出了校門,踏著月亮,我的雙腳,便自然而然地走向了趙家。她們的女仆陪她母親上街去買蠟燭水果等過元宵的物品去了,推門進去,我只見她一個人拖著了一條長長的辮子,坐在大廳上的桌子邊上洋燈底下練習寫字。聽見了我的腳步聲音,她頭也不朝轉來,只曼聲地問了一聲“是誰?”我故意屏著聲,提著腳,輕輕地走上了她的背后,一使勁一口就把她面前的那盞洋燈吹滅了。月光如潮水似地浸滿了這一座朝南的大廳,她于一聲高叫之后,馬上就把頭朝了轉來。我在月光里看見了她那張大理石似的嫩臉,和黑水晶似的眼睛,覺得怎么也熬忍不住了,順勢就伸出了兩只手去,捏住了她的手臂。兩人的中間,她也不發一語,我也并無一言,她是扭轉了身坐著,我是向她立著的。她只微笑著看看我看看月亮,我也只微笑著看看她看看中庭的空處,雖然此外的動作,輕薄的邪念,明顯的表示,一點兒也沒有,但不曉怎樣一股滿足,深沉,陶醉的感覺,竟同四周的月光一樣,包滿了我的全身。
兩人這樣的在月光里沉默著相對,不知過了多久,終于她輕輕地開始說話了:“今晚上你在喝酒?”“是的,是在學堂里喝的。”到這里我才放開了兩手,向她邊上的一張椅子里坐了下去。“明天你就要上杭州去考中學去么?”停了一會,她又輕輕地問了一聲。“噯,是的,明朝坐快班船去。”兩人又沉默著,不知坐了幾多時候,忽聽見門外頭她母親和女仆說話的聲音漸漸兒的近了,她于是就忙著立起來擦洋火,點上了洋燈。
她母親進到了廳上,放下了買來的物品,先向我說了些道賀的話,我也告訴了她,明天將離開故鄉到杭州去;談不上半點鐘的閑話,我就匆匆告辭出來了。在柳樹影里披了月光走回家來,我一邊回味著剛才在月光里和她兩人相對時的沉醉似的恍惚,一邊在心的底里,忽兒又感到了一點極淡極淡,同水一樣的春愁。
1月5日
有的評論家曾說過郁達夫的作品以自傳式為多,尤其是他的那些優秀作品,大都是以第一人稱的自敘方式寫成的,這是因為郁達夫的為人多愁善感,只有以自敘的方式才能使他的情感塊壘得以盡情發泄;郁達夫自己也承認這一點,他在《〈達夫代表作〉自序》中,就曾說過“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他的這種觀點,證之于他的日記、自傳、書信、序跋等等自敘體的作品,也確實如此。他的這類作品大都寫得文情并茂,別具一格,其中的狀物敘情,幾乎達到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生動地步,讀之令人有無限低徊之感。本文《水樣的春愁》,即是這樣的作品。
本文所記敘的是作者少年時代一段短暫而朦朧的早戀,但由于情節的真實、描寫的生動,加之心理描寫的細膩,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令人掩卷之后久久不能忘懷。
本文的故事情節是比較簡單的:作者十四歲那年,于學校里吃完了為小學畢業生舉行的告別晚宴之后,帶著酒氣,借著月光,順道去看看他的并不十分熟悉的女友趙某。到了她家,發現她母親和女傭都上街去買東西了,只有她一個人在洋燈底下練習寫字。她聽見了他的聲音,頭也不回地問了聲“是誰”,“我故意屏著聲,提著腳,輕輕地走上了她的背后,一使勁一口氣就把她面前的那盞洋燈吹滅了。月光如潮水似地浸滿了這一座朝南的大廳,她于一聲高叫之后,馬上就把頭朝了轉來。我在月光里看見了她那張大理石似的嫩臉,和黑水晶似的眼睛,覺得怎么也熬忍不住了,順勢就伸出了兩只手去,捏住了她的手臂。兩人的中間,她也不發一語,我也并無一言,她是扭轉了身坐著,我是向她立著的。她只微笑著看看我看看月亮,我也只微笑著看看她看看中庭的空處,雖然此外的動作,輕薄的邪念,明顯的表示,一點兒也沒有,但不曉怎樣一股滿足,深沉,陶醉的感覺,竟同四周的月光一樣,包滿了我的全身。”
過了許久之后,她才問道:“明天你就要上杭州去考中學么?”“是的,明朝坐快班船去。”他答道。接著她母親和女傭買東西回來了,他和她們又講了一會兒閑話,就匆匆告辭出來了。在柳樹影里披了月光走回家來,“我一邊回味著剛才在月光里和她兩人相對時的沉醉似的恍惚,一邊在心的底里,忽兒又感到了一點極淡極淡,同水一樣的春愁。”
這里所描繪的是清末民初,風氣初開時洋學堂里的學生早戀的一段場景。少年在早戀時的純潔、靦腆,相對無語但內心卻又充滿了愛的陶醉,以及最后匆匆別離所留下的春水般的惆悵,這一切都表現得如此真切,如此動人。
除去上述之外,本文在表現當時的時代氛圍、少年心理方面,也有很好的表現。例如在文章開頭,作者就寫道:雖然是上英文課,但同學們都用了讀《古文辭類纂》的腔調來讀英語拼音,“一個個曲著背,聳著肩,搖擺著身體,在高聲朗誦著皮衣啤,皮哀排,”還有的學生去問英文老師,外國的《百家姓》和《三字經》有沒有得買的?在學了不到一個禮拜的時候,每人當作教科書的《十三經注疏》、《御批通鑒輯覽》的黃封面上,都用墨水筆題上了用英文拼寫的歪歪斜斜的名字。再如,作者在描寫他和少女趙某的開始認識時的情形:“由于我和她的住處比較近,故而三日兩頭,總有著見面的機會。見面時,她或許是無心,只同對于其他男孩子打招呼一樣,對我微微一笑,點一點頭,但在我卻感得同犯了大罪被人發覺了一樣,馬上變得頭昏耳熱,胸腔里一顆心突突地總有半個鐘頭好跳。因此,我在上學去或者下課回來,總無時無刻不在留心,想避開見著她。但遇到了她,等她走過之后,心里又老在盼望,盼望著她再來一次,再對我微笑一次。”讀了這些描寫,不僅會發出會心的微笑,為作者的生動細致的心理刻畫所折服,同時,也對那個時代特有的時代氛圍有所了解,感受到那個特有的時代氣息。
上一篇:《說北平·林語堂》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數字人生·吳魯芹》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