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行·[臺灣]陳千武》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一條蜘蛛絲 直下
二條蜘蛛絲 直下
三條蜘蛛絲 直下
千萬條蜘蛛絲 直下
包圍我于
——蜘蛛絲的檻中
被摔于地上的無數的蜘蛛
都來一個翻勁斗,表示一次反抗的姿勢
而以悲哀的斑紋,印上我的衣服和臉
我已沾染苦斗的痕跡于一身
母親啊,我焦灼思家
思慕你溫柔的手,拭去
纏繞我煩惱的雨絲——
以綿綿細雨表現無盡愁腸,是自古以來的手法。但此詩不落俗套處,在于新奇的意象和表達形式。詩人不以比喻的方式出現,而在詩中不寫本體直寫喻體。從一條蜘蛛到無數條蜘蛛絲,都是直下、直下。人們將題目與詩句一照應,便明白,這蜘蛛絲就是細細的雨絲。但雨絲那么細,怎么會都是直下直下呢? 即使沒有風,那細絲飄下來也早成了一堆亂麻。原來象征中還套著象征。蜘蛛絲象征雨絲,那么蜘蛛絲下面必有蜘蛛,那蜘蛛是什么呢?是墜在雨絲頭上的小雨點。每條絲有個小雨點墜著,因而它便直了。如此,蜘蛛吐絲的方式,便躍然紙上,仿佛每條細絲下端都有一個小蜘蛛,在不斷傾吐,那直直的絲也在不斷延長似的。人們從中既看到雨的橫向的密集狀,也看出那縱向的連續狀。這雨雖然下得不大,但卻甚緊。接下去是千萬條“包圍我于/——蜘蛛的檻中”。
第二節雖仍然用蜘蛛的意象,但表達的意義卻深入了一層。它描寫主人公對外部環境的斗爭和反抗。這種斗爭與反抗如果離開了蜘蛛的意象,詩的結構就要破裂了,詩人的才華在于他在蜘蛛的意象中又發現了與抗爭相吻合的形象,那就是雨點落地后,由于反彈的力量,要跳躍一下,然后再消失。詩人把這種跳躍比作主人公對被困在蜘蛛的檻中(暗示困愁)的不屈,既貼切,又鮮活。雖然進行了掙扎與反抗,但因愁城太高太厚,終是無濟于事,不但沒有從愁城中跳出,而且沾染了一身苦斗的痕跡。
最后一節從蜘蛛的意象中躍出,去呼吁解除憂愁的救星——母親。只有媽媽那溫暖而體貼的手,才能拭去眼前的愁云。詩最后歸結到歌頌母親的主題上。初初看來,這首詩仿佛有點近似文字游戲,但深讀,卻有動人的內涵。把它看作一首憂愁詩不如不把它看作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如果將母親的形象再放大,那詩的內涵就更深了。
上一篇:《雨雪·金克木》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雨同我·卞之琳》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