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惡的黑手(原詩略)·臧克家》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罪惡的黑手》(生活書店1934年版)寫于1933年9月,當時詩人正在青島上大學。它通過建筑工人在為帝國主義者建造“一座崇高、華貴,凌空而起的天主教堂”(《甘苦寸心知》)這樣的題材,描繪了中國工人階級的苦難生活,揭露了帝國主義的文化侵略并寄希望于工人階級的覺醒,憧憬著美好的未來。——這樣的主題思想在當時的新詩壇上是絕無僅有的。詩人當時聯想到每逢夏季,在膠州灣上,日本的軍艦飄揚著“太陽”的旗幟,美國的軍艦飄揚著“星條旗”,鐵鏈子似的鎖著我們祖國的咽喉的情景,憤慨地指出:“軍艦封鎖,大炮轟擊,猶以為未足,還要用天主的名義,在精神上降伏偉大中國人民的心!”于是他百感交集,把對帝國主義者的侵略、國民黨的統治的控訴和譴責,化為詩句,帶著深情,帶著激憤,寫成了這篇《罪惡的黑手》。
全詩150多行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描繪教堂的建筑,刻畫教徒的心理。“交橫的木架比蛛網還密,/像用骷髏架起的天梯,/一萬只手,幾千顆心靈,/從白到黑在上面搏動。”這是對在“都市的道旁”,“正在建筑一座大的教堂”的描繪。詩人面對著“這稱得起是壓倒全市的一件神工”,浮想聯翩,悲憤交進。他想象這教堂建成后:“四面高墻隔絕了人間的罪惡,/里邊的空氣是一片靜默,/一根草,一株樹,甚至樹上的鳥,/只是生在圣地里也覺得驕傲。”
詩中接著用漫畫的筆致勾勒出各色各樣以宗教為幌子掩蓋內心空虛和不安的可笑而又可悲的人物:“男女牧士們走在前面,/黑色的頭巾佩著長衫,/微風吹著頭巾飄蕩,/仿佛罪惡在光天之下飛揚。//后面追逐些漂亮男子,/肥白的臉皮上掛著油絲,/腳步輕趨著,低頭交語,/用心作了一臉肅穆。//還有一隊女人綴在后邊,/脂粉的香氣散滿了庭院,/一個用長臂挽著別個,像一個花圈套一個花圈。”“有的是剛放下了屠刀,/手上還留著血的腥臭;/有的是因為失掉了愛情,/來到這兒求些安寧;/有的在現世享福還嫌不夠,/為來世的榮華到此苦修,/有的是宇宙傷了他多情的心,/來對著耶穌慰藉心神;/有的用過來眼看破了人生,/來求心上剎那的真誠;/有的不是來為了求恕,/不過為追逐一個少女。/雖是這些心的顏色全然異樣,/然而他們統統跪下了,朝著上方。”透過這些形象,我們除了忍俊不禁之外,看到了詩人鄙視的眼神和嘲諷的笑意。
詩的第二部分用“然而這一切”“與臉前的這群工人無干”作為過渡句子,轉入了對建筑工人在極端險惡的勞動條件下從事勞作的場面的描繪。詩人的筆尖飽蘸著同情的淚水,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他們在一條辛苦的鐵鞭下,/只忙著去趕契約上的期間。//有的在幾千尺之上投下只黑影,/冒著可怕的一低頭的暈眩,/石灰的白霧迷了人形,/泥巴給人涂一身黑點,/鐵錘下的火花像慧星向人掃射,/風挾著木屑直往鼻眼里鉆。”“太陽的烤炙,風雨的浸淋,/鐵色的身上生起片片黑云,/機器的兇獰,鐵石的壓軋,/誰的軀體是金鋼鑄成?”“一陣頭暈,或一點不小心,/墜下半空成一灘肉泥,/這真算不了什么希奇,/生死文書上勾去個名字!”在這部分里,還寫了這些廉價勞動力的來源以及他們之間的階級友愛——“煙絲中雜著深味的鄉談;/那是家鄉場園上用來消度夏夜的,/永不嫌俗,一遍兩遍,不怕一萬遍;/于今在都市中他們也談起來了,/談起也想起了各人的家園。……/這大建筑把他們從天邊拉在一起,/陌生的全變成親熱的兄弟”。
在長詩的最后部分,詩人指出勞動人民要想擺脫這種被壓迫、被奴役的地位,只有起來反抗。它以革命浪漫主義精神預告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革命風暴:“不過天下事誰敢保定準?/今日的叛逆也許是昨日的忠心,/誰料定大海那剎起風暴?/萬年的古井說不定也會涌起波濤!/等這群罪人餓瞎了眼睛,/認不出上帝也認不清‘真理’,/用蠻橫的手撕毀萬年的積卷,/來一個無理性的反叛!”如果說在詩人先前別的詩里所預示的“奇怪的天火”、“奇怪的變”等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還嫌朦朧,那么,在這詩里則是相當具體的了。
從這首詩里,首先我們看到詩人善于從大處著眼,小處落筆,以平凡的題材表現重大主題的藝術才能。像這種不是以空洞的抽象的叫喊而是用生動具體的形象表現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強烈意志,肯定工人階級的斗爭力量及其光明前途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有著和諧統一的長詩,在“五四”以來的新詩中是不多見的。
其次,比之詩集《烙印》中的詩,此詩顯得氣勢壯闊,風格博大雄健。詩人自己在談到創作體會時說:“這種風格,首先是由于內容決定的。比較復雜豐富的內容和個人的思想感情,沖破了謹嚴的表現形式向博大走去。”(《甘苦寸心知》)這除了體現在篇幅上洋洋灑灑,一百五十多行一氣呵成而外,在分節和押韻上,也較自由寬松。但又不是無韻詩,更不是隨意跑野馬的自由詩。它仍然有著音調鏗鏘、節奏感強、語言精煉等特色。
上一篇:《綠燈·張學夢》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老妓女·唐祈》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