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志怪小說集。作者沈起鳳,字桐威,號蓉漁、紅心詞客,江蘇吳縣(今蘇州)人。生于乾隆六年(1741),28歲時中舉,后屢試不第,一生潦倒,主要靠賣文做幕僚為生,卒年不詳。《諧鐸》之名,就是寓勸誡于嬉笑言談中的意思。作者借談狐說鬼,描摹世態(tài),構(gòu)思奇巧,對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種種不合理現(xiàn)象進行了揭露和批判。作者的勸誡喻世之意,隨處可見。例如,卷8中的《棺中鬼手》,饑饉之年,窮民死者無算。寺中棺木,夜間均出一手向旅索錢。西廂棺中一手稍肥白,貪得無厭,給至兩貫方縮。然棺本隙小,鬼手強拽,錢索盡斷拋散地。鬼手復出,四面空撈。作者借作品人物之口質(zhì)問:“汝生前受兩貫錢,便坐私衙打屈棒,替豪門作犬馬,究竟積在何許,何苦今日又弄此鬼態(tài)耶?”對貪官污吏進行了無情嘲諷。發(fā)出“生即如鬼,死復尤人,豈冥中無計吏之條耶?”的概嘆。卷4《桃夭村》里,揭露了當時社會賄賂公行、是非顛倒的現(xiàn)象。在卷1《村姬毒舌》中,譏弄了新科狀元以財勢誘人的丑態(tài)。卷7《鮫婦》中,抨擊了封建婚姻制度和金錢觀念,告訴人們純潔愛情的可貴。當然,作品的思想并未超越封建倫理的規(guī)范,所謂“有益人心,無愧名教”。全書不乏冤冤相報,因果輪回等迷信思想的說教。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代表了清初文言小說創(chuàng)作的峰巔。在它的影響下,群起效尤,沈起鳳的《諧鐸》是其中的優(yōu)秀之作。蔣瑞藻《小說考證》中引《青燈軒快談》語說“《諧鐸》一書,《聊齋》以外,罕有匹者”。198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喬雨舟校點本《諧鐸》。
上一篇:《談藝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貴耳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