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何其芳》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告訴我,歡樂是什么顏色?
像白鴿的羽翅?燕子的紅嘴?
歡樂是什么聲音?像一聲蘆笛,
還是從簌簌的松聲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溫情的手?
可看見的,如亮著愛憐的眼光?
會不會使心靈微微的顫抖,
或者靜靜地流淚,如同悲傷?
歡樂是怎樣來的,從什么地方?
螢火蟲一樣飛在朦朧的樹蔭?
香氣一樣散自薔薇的花瓣上?
它來時,腳上響不響著鈴聲?
對于歡樂,我的心是盲人的目,
但它是不是可愛的,如我的憂郁?
六月二十七日
何其芳在三十年代初步入詩壇,正當新月派后期及現代派興盛之時,他的創作明顯受到這兩個詩派的影響。從格律的追求來說,顯然靠近新月派;從意象的攝取來說,又顯然靠近現代派。這一首《歡樂》,就是并受二者影響的又自有何其芳個性的藝術寧馨兒。
詩題名為《歡樂》,實則是寫憂郁苦悶。詩人當時處在黑暗時代,他時時苦悶著,哀怨著。他所接觸的西方世紀末文學的神秘主義,也給他烙下了悲觀、懷疑的印記。這一首《歡樂》,便是他當時思想和情緒的寫照。
詩中反復詠嘆“歡樂是什么顏色”,“歡樂是什么聲音”,“歡樂是怎樣來的”,并以通感的手法,捕捉來白鴿的羽翅、燕子的紅嘴以及蘆笛、流水、溫情的手、愛憐的眼光等等可視、可聽或可感的形象,織成一幅幅絢麗的意象,竭力烘托歡樂的情狀。可它們都不是以肯定的句式出之,而是涌出了一連串的問號,其藝術效應是把這許多歡樂勾勒得可望而不可即,其深意可破譯為:歡樂也許是這一切,可它實在并不是這一切,歡樂是在虛無縹緲間。正是基于這一點,詩人在前三節的盡情鋪陳之后,最后如此直抒:“對于歡樂,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愛的,如我的憂郁?”這最后一節顯然在情緒上是一種逆轉,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出,這逆轉的情緒才是詩人所要真正抒發的,但在藝術表現上,詩人卻對這理應著重抒發的情緒點到為止,從而留下了開擴的藝術空間,讓讀者自己去填補,這是在藝術構架上的匠心所在。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又一特色,是十分注重色彩的配合,正如詩人的自白:“我不是從一個概念的閃動去尋找它的形體,浮現在我心靈里的原來就是一些顏色,一些圖案。”(《夢中的道路》)“白鴿的羽翅”配之以“燕子的紅嘴”,這一“白”一“紅”,對比分明而又相映成趣;“簌簌的松聲”與“潺潺的流水”,又是一種由聽覺引起的心靈色彩的配合;還有由“溫情的手”與“愛憐的眼光”所撫慰而引發的“微微的顫抖”與“靜靜的流淚”,也是由觸覺與視覺所引起的感覺圖案。詩人通過這些色彩和圖案的組合,把難以捉摸的微妙情緒抒寫得絢麗多姿,神秘誘人。
在朦朧的樹蔭中如螢火蟲飛來的歡樂,散自薔薇花瓣上如香氣襲人的歡樂,來時腳上也許響著鈴聲的歡樂,它們來了,卻不是屬于詩人的,屬于詩人的只有憂郁。這是已經逝去的那個時代浮現在詩人心靈上的一抹色彩。
上一篇:《棘之歌·公木》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欲雨的天色·胡也頻》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