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木斧》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歲月滔滔地流去
積成煙波浩渺的湖
那湖中泛起波影
誰能一網(wǎng)收盡?
我坐在湖邊垂釣
釣勾上掛著興趣
讓它到波光閃閃的湖中去吧
看看能不能釣起一串記憶?
突然釣起一節(jié)童年的笑聲
笑聲揚(yáng)著荒唐的韻味
可憐那羞紅的臉蛋
找不到胡須的遮蔽
愈來愈濃的興趣
拖住了我的釣勾
我一古腦兒落入湖中
全身浸透了記憶
不甘心消逝,我
等著,等著機(jī)會
等著明天的我
又來湖邊垂釣
到那個時候
我已化為記憶
我將沿著釣勾
再爬回岸上去
這是一首饒有趣味的小詩。
名為“垂釣”,其實并未寫釣魚——“漁翁”之意不在魚,而在乎垂釣之趣,這,才是小詩的旨趣所在。
能夠親自去體會垂釣之樂的人畢竟不多,但人們可以從旁體會沉浸在垂釣之中的垂釣者的樂趣。甩線撒網(wǎng),是一樂;魚兒咬勾,是一樂;釣起魚兒,更是一樂;即便靜候良久,毫無魚兒上勾跡象,但欲罷不忍,終抱期冀的心境,仍然不失為一樂。“垂釣”一詩寫的正是后一種樂事。
不過,真寫這種垂釣之樂又未免有些拘泥和呆板,因為詩中的“垂釣之樂”,其實不過是一種象征。請看這些意象:“煙波浩渺的湖”是“滔滔流去”的“歲月”積成;面對這片大湖,“釣翁”產(chǎn)生“興趣”——要去“釣起一串記憶”。把這些意象連在一起的是“釣勾”以及由此而來的“釣”字。這樣,垂釣就成為對記憶、對逝去歲月、對美好童稚歡樂的尋覓和追憶。“釣”字成為全篇的詩眼。
接著,詩中呈現(xiàn)出這樣一個意象:“突然釣起一節(jié)童年的笑聲/笑聲揚(yáng)著荒唐的韻味”。——是詩人憶起了童稚的歡笑,還是此時的笑聲變成童年?是為了釣起一條小魚兒,還是為了想起孩提時伙伴們垂釣中的嬉鬧?竟然“羞紅臉蛋”,顧不得“胡須的遮蔽”! 那是怎樣一番樂趣呵。
那是一種心靈的幻化——現(xiàn)實的詩人與往昔的記憶融成一體,“我一古腦兒落入湖中/全身浸透了記憶”。雖然有點荒唐,卻頗有情致。詩人要全身心在歲月的煙波湖中遨游,追索。看來,它很夠我們“想入非非”一番了。
如果詩就此打住,也不能說不夠味兒。但是詩人又推出令人驚訝的意象:此時他把自我幻化為二——一是沉浸在記憶之湖中的我,二是“明天又來湖邊垂釣的我”,要讓“已化為記憶”的“我”再被垂釣的“我”釣起:“我將沿著釣勾/再爬回岸上去”。今與昔、現(xiàn)實與記憶如此糾結(jié)纏絞,這跡近荒謬的意象構(gòu)成出人意表的境界,不禁令人咂舌。
這意境與開篇“誰能一網(wǎng)收盡”歲月沉積之湖的慨嘆連成一體,愈發(fā)有對往昔的追尋“剪不斷,理還亂”、沉而不溺、舍而不止的韻味,朦朧而不模糊,給讀者留下綿長回味的余地。
當(dāng)然,古今寫垂釣的詩篇不計其數(shù)。如果說前人的垂釣詩是以景寫情,那么,此詩則是因情設(shè)“景”——垂釣只不過是一種比喻和象征,從這角度看,此詩可以說寫得別開生面,恰到好處。
上一篇:《堅壁·田間》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墻·許德民》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