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臺灣]紀弦》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用了世界上最輕最輕的聲音,
輕輕地喚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寫你的名字。
畫你的名字。
而夢見的是你發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燈,如鉆石,你的名字。
如繽紛的火花,如閃電,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燒,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樹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樹上。
當這植物長成了參天古木時,
呵呵,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來。
大起來了,你的名字。
亮起來了,你的名字。
于是,輕輕輕輕輕輕輕地喚你的名字。
這一首詩可以使我們領略意象與旋律之美。
紀弦創造性地以戀人的“名字”作為全詩的構思中心和中心意象,并以色彩繽紛令人目不暇接的比喻,圍繞中心完成全詩的意象結構,像一個優秀的建筑師完成一幅得意的藍圖。《你的名字》一開始,就出現了詩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用第一人稱的呼告語呼喚戀人的名字。如果詩人把“你的名字”具體化,全詩就會因那種特定的限指性而減色,抽象的“你的名字”的泛指性,能將個人的感情經驗提升到普遍性的層次,引起讀者對不同名字的美的聯想,從而共同參與審美創造。在第一、二兩節中,“呼”、“喚”有聲,是聽覺意象,“寫”、“畫”有形,是視覺意象。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見”則應該是如真如幻的意覺意象了。在第三節中,詩人以一系列比喻來比擬戀人“發光”的名字,而詩人的才華也于此“發光”。這一節連用七喻,雖然都用“如”字構成明喻,但卻無單調之感,這主要是因為:其一,運用了“博喻”這一藝術手段。人常說“好有一比”,紀弦卻連用七比,有強烈的印象趣味,不讓蘇東坡《百步洪》中的連珠妙喻專美于前。其二,在意象的強度和語式的幅度上多加變化。“日”、“星”、“燈”、“鉆石”、“繽紛的火花”、“閃電”以及“原始森林的燃燒”等,同為“發光”則一,但光亮的程度各異,它們并置在一起,可以看到殊而不同的變化,也可見詩人求異性思維在這里作扇形展開。第四節也頗為精彩:“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樹上。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樹上。”海枯石爛的戀情,在這里得到了一種特殊的美學方式的表現。總之,第三節寫“發光”之“亮”,第四節寫“長成”之“大”,角度雖各有不同,但像四面八方的箭矢都奔向一個紅心,詩人花樣翻新的贊美辭都是奉獻給一個芳菲的名字。
《你的名字》雖然不講究腳韻,但它卻追求圓順而流暢、優美而動聽的旋律,宛如一闋悅耳清心的輕音樂。它的旋律美的形成,一是由于“復沓”。第一節的“最輕最輕”和“輕輕地”乃至“每夜每夜”,是緊相承接的反之復之的語詞復沓;第二、三兩節中連用七次于每句結尾的“名字”和“你的名字”,是同一句型的接連復沓;第四節前三行“刻你的名字”以及二、三兩行的“在樹上”與“在不凋的生命樹上”,是句首與句尾的短語復沓;結尾一節七個“輕”字的連用,是同一詞語在句中的復沓,而這一節每一行結尾的“你的名字”,則又是句尾位置上的復唱了。試想,如果取消了復沓,這首詩怎么還會有這種動人的風情?構成旋律美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回環”。例如開篇一節和全詩最后一句的“于是輕輕輕輕輕輕輕地喚你的名字”,構成了首尾的重復與呼應,即整篇美學結構的大回環;詩的第三節的四行,承接第二段末句“而夢見的是你發光的名字”,構成近距離節與節的回環;第四節的六行,是對第二段前二行“寫你的名字”與“畫你的名字”的承接,這是遠距離的節與節的回環。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節首句“大起來,你的名字”,與前一節末句“你的名字也大起來”,構成連鎖式回環;第二行“亮起來,你的名字”,則與第三節構成遙應式回環,而“亮起來”又和第二節末句“發光的名字”互相照明,像夜晚的原野上兩盞互相呼喚的燈光。總之,有了多變化而求統一的復沓與回環,我們讀這首詩“每夜每夜”,就猶如聆聽一首深情曼妙的謠曲了。
上一篇:《你曾經是我的舞伴·林希》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側關尼·嚴辰》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