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時·魯迅》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一人說,將來勝過現在。
一人說,現在遠不及從前。
一人說,什么?
時道,你們都侮辱我的現在。
從前好的,自己回去。
將來好的,跟我前去。
這說什么的,
我不和你說什么。
“五四”時期的一些新詩人,都曾“嘗試”過哲理詩,如胡適的《威權》。這首《人與時》也可說是魯迅寫哲理詩的一種“嘗試”。
在詩中,魯迅把“現在”這個抽象的時間概念擬人化,使之具有人的品格,他以“我”的口氣評論三種人對“我”——“現在”的三種不同態度,借以表達三種不同的見解:一種人認為,“將來勝過現在”,一種人認為“現在遠不及從前”,一種人說“什么”,就是沒有明確表示自己的看法。“我”認為這三種看法都“侮辱”了“我的現在”。至于原因,詩人沒有具體說明。但只要聯系詩人的一些雜文來看,是不難理解的。
魯迅是一向不滿現實的黑暗而寄希望于將來的。他相信“將來必勝于過去,青年必勝于老年”。他認為“多有不自滿的人的種族,永遠前進,永遠有希望”;他鼓勵人們努力去“戰取”將來的光明。但魯迅寄希望于將來,卻從不忘記“現在”,而是執著現在的。他說:“殺了‘現在’,也便殺了將來,——將來是子孫的時代”(《熱風·隨感錄五十七·現在的屠殺者》)。在魯迅看來,要戰取將來的光明,必須從“現在”出發。如果脫離“現在”的實際而空想將來,那只是一種虛無飄渺的空想、幻想,不足取的。說“現在遠不及從前”,顯然是復古主義思想的表現。復古主義者總是留戀“逝去的歲月”的,他們念念不忘“祖傳”、“老例”、“國粹”,在他們看來,“只要從來如此,便是寶貝”。他們對于新思想、新事物,總是這也看不慣,那也不滿意,甚至抱敵視態度。所以說“現在遠不及從前”這種話,就是“侮辱”“現在”。至于說“什么”的人,就是對“什么”都不關心的糊涂蟲:既麻木不仁,看不到“現在”的黑暗;又鼠目寸光,看不到將來的光明,他們總是因循守舊,不圖改革的。
對于這三種不同思想的人,“我”采取不同的態度:對那種認為“現在遠不及從前”的人,就請他“自己回去”,也就是“仰慕往古的,回往古去罷”(《華蓋集·雜感》)。說“將來好的”人,還有著向往將來的一面,所以請他“跟我前去”,共同戰取光明。至于只說“什么”的糊涂蟲,就沒有什么好說的了,讓他去罷。
用擬人化手法把抽象的時間觀念具象化,借以表達詩人自己的見解,鼓勵人們執著現在,努力戰取光明的將來,就是這一首詩的立意所在。
上一篇:《井·杜運燮》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人字瀑·嚴陣》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