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高大的背影倒了·聶紺弩》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走近十月的河邊他停息了!
——田間
一個高大的背影倒了,
在無花的薔薇的路上——
那走在前頭的,
那高擎著倔強的火把的,
那用最響亮的聲音唱著歌的!
那比一切人都高大的背影倒了,
在暗夜,在風雨連天的暗夜!
在暗夜,
風吼著;
拔倒參天的古木,
卷起破碎的屋瓦,
卷起一切可以卷起的東西,
打向我們底行列——
這悠長的行列,
這肅穆的行列,
這憤怒的行列!
那引頭的背影倒了!
在暗夜,
雨淋著,
在我們底頭上,
在我們底身上,
在我們底心上!
泥水拖住我們底腿,
無花的薔薇刺進我們底腳心,
一切骯臟的東西濺在我們底身上!
我們是一條悠長的行列——
饑餓的行列,
襤褸的行列,
奴隸的行列!
那走在一切人前頭的背影倒了!
我們是強健的,
然而受傷了;
我們是勇敢的,
然而受傷了!
在無花的薔薇的路上,
在風雨連天的暗夜,
沒有一點傷痕的,
不在我們底行列里。
那傷得最厲害的人倒了!
他是我們中間的第一個——
第一個爭自由的波浪,
第一個有自己底思想的人民,
第一個冒著風吹雨打和暗夜底一切,
在無花的薔薇的路上,
高唱著自己底歌的人民。
這第一個人民倒了!
驚天動地的響聲,
晴天霹靂般的響聲,
我們中間的第一個倒了!
那高大的背影沒有了,
那倔強的火把沒有了!
那響亮的歌聲沒有了!
千萬人底號哭,
千萬人底喊叫,
千萬人底悲痛,
贖不回這無比的損失!
高大的引路人,
你知道么,
誰在哀悼著你!
前面是平坦的路底邊沿,
白天底邊沿,
晴明底邊沿,
能夠忘記么,
你第一個向它走去的人!
安息吧,親愛的朋友!
永別了,人民底同志!
我們要從你底尸身上走過,
踏著你底肉和骨和血,
踏著你指引過的路,
用我們底眼淚,
用我們底歌,
用我們底腳印,
造成你底墳墓!
愿你底英靈永遠和我們同在!
你的周月祭
魯迅的逝世,猶如一顆巨星的隕落,震動了神州大地。作為魯迅先生的學生和密友,作者在魯迅的周月祭奮筆疾書,寫下了這首感人至深的詩篇,既表達了對魯迅的敬佩和崇仰之情,也表達了繼承魯迅的遺志繼續前進的決心。
作者擅長雜文,并不常作新詩,但這首詩卻寫得相當精湛,這不但是由于詩作者對魯迅有一種異乎常人的深摯感情,而且也在于詩作者在藝術表現上的苦心孤詣,精益求精。全詩的焦點聚集在“高大的背影”上,并以此生發鋪張開去。詩以“一個高大的背影倒了”發端,在總共9節的詩中有6節反復回蕩著這樣沉痛而深情的慨嘆,那比一切都高大的、那引頭的、那走在一切人前頭的、那傷得最厲害的、那高唱著自己底歌的、那我們中間的第一個,其意象逐層深入,突出、強調和深化了魯迅的帶頭作用、先鋒作用、模范作用和作為人民中的一員并走在人民前頭的作用。魯迅的逝世無疑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損失,是一個用“千萬人底號哭/千萬人底喊叫/千萬人底悲痛”都“贖不回這無比的損失!”正因為如此,人民才會“用我們底眼淚/用我們底歌/用我們底腳印”去悼念魯迅。一個高大的背影雖然倒了,但是一個高大的精神卻永存,它將永遠鼓舞和激勵著人民在“無花的薔薇路”上前進。至此,我們完全可以洞窺詩人以“高大的背影”作為全詩意象焦點的良苦用心。
詩的風格凝重而沉緩。整首詩在“一個高大的背影倒了”的一唱三嘆中,大量地運用了瞬間停頓、排比和反復等修辭方法,從而構成了一種凝重的特色。此詩善用短行,不僅短行的比例遠多于長行,而且即便在一些較長的詩行,甚至短行里,詩人也著意利用句式上的特點以造成短暫間歇。例如,“我們是強健的/然而受傷了;/我們是勇敢的/然而受傷了。/……那傷得最厲害的人倒下了”,短暫的間歇顯示了詩人的悲憤感情和詩的沉重氛圍。詩中用得更多的是排比和反復的表現手法。全詩9節,幾乎節節都有一些排比句或排比段。排比的使用似乎特別有助于本詩的沉緩風格的構筑和增強。至于反復,“一個高大的背影倒了”的詩句,以及引自魯迅著名雜文篇名的“無花的薔薇”的反復出現,也大大地加強了詩的凝重感,使人悲憤,更促人感奮,從而毅然向前。
上一篇:《“人”這個字·張志民》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一代人·顧城》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