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山
【出典】 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武昌陽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者,傳云: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婦攜弱子餞送此山,立望而死,形化為石?!?據《太平御覽》卷四四○引)南朝梁·顧野王《輿地志》:“南陵縣有女觀山,俗傳云:昔有婦人,夫官于蜀,屢愆秋期,憂思感傷,登此騁望,因化為石,如人之形?!?據《太平御覽》卷五十二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十《濁漳水》:“漳水又東北歷望夫山,山之南有石人,佇于山上,狀有懷于云表,因以名焉?!?/p>
【釋義】 傳說武昌有望夫石,為古代征人婦送行時立望所化。又,南陵有女觀山,山上有思婦盼夫所化之石。漳水一帶有望夫山。唐詩中用作詠思婦的典故。
【例句】 ①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李白《長干行二首》其一1695)這里說與丈夫廝守沒有相思之苦。②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李白《擬古十二首》其十二1862)詩借去婦寄慨。這里用傳說表現女主人公對丈夫依戀難舍。③白玉高樓看不見,相思須上望夫山。(李白《別內赴征三首》其一1883)這里借以表現設想中妻子對自己的思念。④望夫山上花猶發,新婦江邊鶯未稀。(李嘉祐《送鄭正則漢陽迎婦》2164)這里說鄭正則的新婦正等待他去迎接。⑤惆悵忠貞徒自持,誰祭山頭望夫石。(李紳《過荊門》5462)這里用武昌典故以切過荊門,感嘆有人祭鬼廟而無人祭望夫石,暗寓忠貞者不為世人所重的不平。⑥便是孤帆從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慎氏《感夫詩》8993)作者被丈夫休棄,這里用不堪重上望夫山表現自己對丈夫的眷戀之情。
上一篇:曳裾
下一篇:楊朱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