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阿爾托
法國演員、導演、劇作家和詩人。1921年開始當演員。1923年到1927年期間積極參加超現實主義文學運動。1927年他同維特拉一起創建“阿爾弗雷德·阿利劇院”,以實踐自己的超現實主義戲劇觀念。1928年這個劇院上演了四出戲:阿爾托自己的獨幕劇《瘋狂的母親》、克勞代爾的 《分享中午》、維特拉的 《維克多或掌權的孩子們》 和斯特林堡的 《夢的戲劇》。1931年阿爾托看了印度尼西亞巴厘舞蹈家的演出很受啟發,促使他重新解釋戲劇的意義。1932年和1933年,他發表了兩篇關于“殘酷戲劇”的宣言,正式提出了他的“殘酷戲劇”理論。這兩篇宣言后來收入他的戲劇論文集 《戲劇及其復本》(1938)。
阿爾托不僅有一套完整的殘酷戲劇的理論,而且力圖把它應用于自己的戲劇創作和演出實踐中。1935年上演的悲劇 《沈西》就是他根據雪萊的同名悲劇和司湯達在 《意大利遺事》中記述的沈西家族的故事改編而成的一個殘酷戲劇的標本。全劇共分四幕,寫的是16世紀發生在意大利一個貴族家族中的一場駭世聽聞的悲劇。沈西伯爵是一個殘酷無情、荒淫無恥的暴君。他不僅極端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兒子,蹂躪自己的妻子,而且慘無人道地奸污了自己的親生女兒貝雅特麗絲。貝雅特麗絲忍無可忍,同繼母和兄弟一道密謀殺死了罪惡累累的伯爵,最后被教皇法庭處以極刑。劇中充滿了暴力、亂倫、親族仇殺; 沈西的獸行殘酷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戲雖然結束了,但形而上的殘酷依然滯留在觀眾的心中。貝雅特麗絲最后充分意識到了這種宇宙性的殘酷:“啊,面對死亡,多么可怕的幻景會出現在我的眼前。誰能使我確信來世我不會遇見我父親呢?”《沈西》只上演了17場便從法國舞臺上消失了。由拉辛和莫里哀的戲劇培養出來的法國觀眾在精神上還不能響應阿爾托在戲劇史上掀起的這場極端革命,因而它的失敗是必然的。殘酷戲劇作為一場戲劇運動是短命的。阿爾托之后,還沒有一部標準的殘酷戲劇上演成功。然而,阿爾托的戲劇理論對現代戲劇的影響卻是深刻而持久的。
上一篇:西方文學·威廉斯
下一篇:西方文學·格洛托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