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兩當軒集
清詩別集。二十二卷,附錄七卷。清黃景仁撰。景仁生平作詩二千馀首。其好友洪亮吉為景仁所作行狀云:“及歿而出篋中詩,篇幅完善者至二千首。”景仁逝世半年后,其好友翁方綱為編《悔存詩鈔》,選詩五百馀首。當時正處于文字獄高潮中,方綱謹小慎微,景仁詩又多不平之鳴,故“刪之又刪”。又為之辯解云:“予最不服歐陽子‘窮而益工’之語,若少陵之寫亂離、眉山之托仙佛,其偶然爾。使彼二子者生于周、召之際,有不能為雅頌哉?世徒見才士多因躓不遇,因益以其詩堅之,而彼才士之自堅也益甚,于是怨尤之習生,而蕩僻之志作矣。”(《悔存詩鈔序》)此集編成后未即刊刻,十二年后始由劉大觀刊于北京。景仁之佳句名篇,早已流播眾口,翁刪削太過,自然會引起不滿。清仁宗嘉慶四年(1799),黃友趙希璜搜其遺集,得詩八百馀首,編為《兩當軒詩鈔》十四卷,刻于安陽,書帶草堂藏版。嘉慶二十二年,鄭炳文又增收景仁詞作,再刊數百本行世。宣宗道光(1821—1850)間,吳修從景仁子假得由景仁手定遺稿一千一百篇,細加校閱,按年編為《兩當軒詩集》十六卷,起自高宗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終于乾隆四十八年癸卯較趙氏所刊又多出十分之三。此集編成后,僅刻其半而吳氏卒,后由蔣光煦于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刻竣。文宗咸豐八年(1858),景仁孫志述以原稿為基礎,編成正集二十二卷,并參校諸家刻本,得若干條,匯為《考異》二卷,附有關景仁及其集之資料四卷,題為《兩當軒全集》,刊刻出版。后在太平天國戰爭中版毀,其妻吳氏承夫之志,節衣縮食,歷盡艱辛,于德宗光緒二年(1876)重新刊刻《兩當軒全集》,計二十二卷,存詩一千一百七十首、詞二百一十六首、文六篇,并附《考異》二卷、《附錄》四卷。今人李國章以光緒刻本為底本,補收光緒本中漏刻詩八首,增收咸豐本中所附《酬唱集》二卷,并在《補遺》內增加新發現佚作三篇,題作《兩當軒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3年排印出版。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東皋禪師集刊
下一篇:詩詞研究·中印詩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