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史精華》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代官修的類書很多,除《古今圖書集成》、《淵鑒類函》及《佩文韻府》、《駢字類編》外,還有一種比較通行的類書——《子史精華》。
《子史精華》,吳士玉等奉清圣祖之命而編纂。始于康熙末年,至雍正五年(1727)成書。四部之中,子史最為浩博,也最為蕪雜。此書采集子書和史書的名言雋句,按類編次,所以叫做《子史精華》。這部書共160卷,是為供采掇辭章者使用的工具書。全書分30類,280子目,體例與《北堂書鈔》、《白孔六帖》相近,但采摭更為繁富。內(nèi)容以摘引古籍中的史傳和諸子為主,兼及稗官野史,而不及儒家經(jīng)籍。凡子、史兩部圖書中的“名言雋句”,都分條鈔錄,句下注明出處,以備查檢。具體地說,280個子目,每個子目都以大字摘要,用雙行小字注明出處,排列引文。的確做到了“大書以標(biāo)其精要,分注以詳其首尾,元元本本,條理秩然,繁簡得中,剪裁有法”。吳士玉等纂輯此書的目的,在于供一般士人查找辭章和典故,在清代影響較大。當(dāng)時士人多用此書檢尋和采擷典故、辭藻以寫文章或應(yīng)試。所以清人評價此書說:“守茲一帙,可以富擬百城”。
但這書與許多類書一樣,也有它的缺點。它的主要缺點就是征引材料只注出書名而不注明篇名卷數(shù),查對原文仍很不便。引文也往往有所增刪,引用時更須注意核對原文。
上一篇:《姜齋詩文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存在主義美學(xué)》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