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陶淵明
論文集。近人梁啟超著。此書收著者1923年所撰陶淵明論文三篇,首篇《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中篇《陶淵明年譜》,下篇《陶集考證》。《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評述家世、時代、社會思潮、生活環境、人格、詩文創作等,是近代以來第一篇用語體寫成的全面評論陶淵明的重要論文。著者認為,古代作家中能夠把個性活現出來的,屈原之后,便數陶淵明。本文從抒情文學的本質特征立論,對陶淵明備加推崇,角度新穎,見解獨到。關于陶淵明的人格,著者強調了他熱烈豪氣、纏綿悱惻與嚴正三個方面,認為他一生品格的立足點,大略近于孟子所說“有所不為”、“不屑不潔”的狷者。文章不贊成蕭統、沈約等人的“恥事二姓”說,認為陶淵明的辭官歸田的主要動機是看不慣當時仕途的渾濁,“不屑與熱官為伍,倒不在乎劉裕的王業隆與不隆”。陳寅恪批評梁氏這是“取己身之思想經歷,以解釋古人之志尚行動”(《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系》),蕭望卿批評他“是以千百年后的民主精神衡量古代專制朝廷里的貴族”(《陶淵明批評》),恐皆失公允。關于陶淵明的人生觀,文章概括為“自然”二字,認為陶淵明最能領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覺人生的妙味,是農村美的化身,其作品只是“自然”的體現。梁氏之概括不免失之簡單,尤其是認為陶淵明一生得力處全在儒學,未受玄學影響,不僅與實際不符,亦與其“自然”說相背。《陶集考證》于唐以前版本,考證頗詳,日人橋川時雄作《陶集版本源流考》,郭紹虞作《陶集考辨》,皆有所參考。但于南宋以后流傳版本,僅著錄曾集、湯漢等十一家,明代焦竑本、毛晉綠君亭本皆未親見,較郭紹虞《陶集考辨》著錄相差甚遠。《陶淵明年譜》詳見本辭典另條。本書有上海商務印書館《國學小叢書》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陶體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陶淵明年譜